中评社北京6月16日电/国家统计局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环比与上月持平,同比涨幅扩大至2.7%,创下15个月新高。分析结构数据可以发现,后期CPI上行空间有限,通胀预期弱化将为逆周期调节政策提供空间。
证券时报发表记者江聃述评文章称,食品价格上涨是推动CPI上行的最主要因素。同比来看,食品价格、非食品价格上涨影响CPI上涨分别为1.48和1.26个百分点。环比来看,食品价格上涨影响CPI上涨约0.03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持平。进一步分析细项,水果、猪肉价格上涨对CPI产生了主要的拉动作用。
文章认为,展望后期,年内CPI突破3%的动力不足,基本能够保持在温和通胀的水平。
首先,由于水果价格受季节性影响,后期对CPI的拉升作用不具可持续性。
其次,本轮猪肉价格上涨主要是受“非洲猪瘟”导致的猪肉供给减少影响。而自“非洲猪瘟”在国内爆发以来,各地猪价基本保持涨跌互现的态势,这说明相关部门稳定供应和价格、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措施取得积极成效。虽然短期猪价仍有上行压力,但拉长时间看,猪肉价格仍可保持基本稳定。
此外,今年来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国际原油价格整体表现平稳。同时,扣除食品和原油的核心CPI也已连续两个月走低。这些都为保持温和通胀提供了条件。
文章指出,从国内经济发展看,温和通胀为货币政策边际调整留下了空间。当前外部环境仍然严峻复杂,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导致需求疲软。而从多个数据看,目前国内需求仍有待进一步释放。基于此,我国有必要加大力度扩大内需。近期,一系列有的放矢的政策持续出台,释放了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信号,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场信心。后期,货币政策有望在维持稳健中性的情况下,根据调控需要和流动性形势变化,进一步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正如多个政府部门的官员在不同场合都公开强调的,中国宏观政策空间充足,政策工具箱丰富,有能力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