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生态交相辉映,让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迎来“升级版”。根据《浙江省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打造唐诗之路黄金旅游带”位列十大标志性工程之首。这条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人文走廊,由表及里赋予了“生态”更丰富的内涵。
“浙东唐诗之路”是指唐代诗人穿越“浙东七州”的山水人文之路,他们大多从钱塘江出发,经古都绍兴,自镜湖向南过曹娥江,溯源而上,入浙江剡溪,过剡中,至天台山石梁飞瀑。之后,这条线路又延伸到温州,再从瓯江回溯至钱塘江。
在浙江一些乡村,生态修复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元素也历久弥新,重新绽放活力。
地处浙江省西南部山区的丽水市松阳县,有中国传统村落71个,是华东地区传统村落最多、风格最丰富的县域。在全域生态修复过程中,深山老林里的传统村落文化元素抖落尘土,找回了灵魂与价值。
“去年村民花了4000多元,为被风吹倒的树加固。这要在以前,早就砍掉当柴火烧了。”松阳县王村党支部书记王根水坦言,如今保护生态已经是村民的自觉行动。
由短及长:制度保障持续建设
针对农村人居环境与群众要求越来越不适应的实际,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决策,由此开启浙江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大行动序幕,十六年间造就万千“美丽乡村”。
2003至2007年“示范引领”,2008至2012年“整体推进”,2013至2018年“深化提升”……如今,浙江正在全力打造“千万工程”升级版:突出城乡融合,形成“全域秀美”的格局;进一步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强化“生态富美”的支撑;下足绣花功夫,追求“景致精美”的卓越。
“千万工程”“五水共治”“森林浙江”行动、浙江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从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起步,到全域秀美精致、丰富文化内涵,浙江生态文明建设持续走向纵深,形成了整体推进的格局与制度体系。
在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不少村民家中的茶几案头上,能看到一份“生态公约”,对村民日常生活起居与生产经营,进行了规范和约束。
花园村党委书记邵钦祥说,对当地村民而言,生态环境已经从“奢侈品”变成“必需品”,保护生态是村民们的自觉行动,其参与制定的“生态公约”也因此颇具约束力与生命力。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