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29日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今年要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近期,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工作部署,均将推动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地方政策导向和扶持措施必不可少,各地因地制宜夯实基础性工作也不可缺席。因为基础性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方制造业未来转型成败。
经济参考报发表经济学博士陈涛文章表示,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关键是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些年来,围绕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各地既有成功经验,也有盲目建设、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的沉重教训。在区域竞争层面,不顾地区实际和基础条件,盲目引入时髦的高端制造业,“雷声大、雨点小”,甚至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在领域层面,过去个别行业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占用了信贷资金,增加了金融体系风险。更有些行业看重概念和噱头,缺少具体转型升级路径,并没有多少实质内容。
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基础工作不牢有关。不难发现,但凡制造业转型升级顺利的地区,技术研发、要素流动、营商环境、市场规范等基础性工作做得都比较扎实。
文章认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注重打好地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所依赖的技术研发力量,要素配置,适宜的营商环境和规范有序的市场等,将最终决定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高度和质量。技术研发能力不足,容易在关键元器件上受制于人;要素配置不畅或低效,势必增加生产与流通成本;营商环境建设滞后,不利于民间资本发展;市场竞争无序,将引发制造业产品供求错配。
因此,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各地要结合地区制造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统筹规划,从技术研发能力培育、优化资源要素配置、营商环境建设、市场规范整治等四个纬度入手,打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地基,建设能够推动实现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文章提出,一是加强技术研发队伍系统培养。当前要重点建立人才激励的长效机制,既能吸引优秀人才,又能留得住,在基础科学研究上有突破。还要提倡工匠精神,将其深入到产品制造全流程。
二是进一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快处置僵尸企业,释放可利用资源。以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为突破口,健全完善要素市场体系,引导资源优化配置。
三是加快推进营商环境建设。推动全国整体营商环境建设向国际先进标准看齐。及时总结各地在营商环境建设上的典型经验,研究在全国推行的可行性。探索推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营商环境评价体系。
四是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目前,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在一些地区、领域和行业中仍然存在。各地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政府对市场的不合理行政干预,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此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强化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当前全球高端制造业正转向数字和智能技术融合,中国必须尽快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这既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目标。立足实际,夯实基础,营造环境,从点滴做起,积极探索数字和智能技术在传统制造业的科学应用,培育和发展以数字和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兴高端制造业,推动中国早日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