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港澳比较视野下语言文字态度与身份认同
http://www.CRNTT.com   2024-08-30 14:07:35


表1:港澳居民对不同语言的使用及态度
表2:港澳居民对不同文字的使用和态度
  中评社╱题:港澳比较视野下语言文字态度与身份认同 作者:郭宇菲(广州),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摘要】本文立足于港澳比较视角,根据2022年港澳社会心态民调数据对港澳两地居民的语言文字态度及身份认同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粤语和繁体字在港澳社会占主导地位;澳门对普通话和简体字的熟悉度和好感度明显超过香港;语言文字和身份认同之间存在复杂的、非单一指向性关系。在推动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新形势下,本文建议从战略层面对港澳地区的语言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发挥语言资源的文化认同功效和对外桥梁作用。

  语言是集体身份认同的重要符号之一①。在族群文化符号体系当中,语言因其承载的历史维度、文化内涵以及作为沟通工具的实用性与公共性,成为族群和民族共同经验的有效载体。即便在全球化、流动性与多样性幷存的当今社会,“能否说当地语言”仍被世界多国民众广泛视为最能体现国民身份的指标②。

  然而,语言与身份认同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因地制宜的。语言既包括不同语种的语言(如英语、法语、汉语),又包括同一语种下的各种地域变体(如粤方言、闽方言、普通话),不同的语言分别在集体身份认同的构建中扮演什么角色?本文选取香港和澳门——这两个在历史发展、语言生态、政治经济体系等方面有着深刻相似性但又有一定差异性的地区,以两项颇具对照比较意义的港澳两地居民社会心态民调数据为基础,比较澳门与香港居民关于语言态度与身份认同的异同,以期揭示语言认同与身份认同之间的复杂关系,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整体规划提供理据和展望。

  一、港澳身份认同及语言态度的相关研究

  香港和澳门同属岭南文化圈,民系结构、语言结构、文化传统等方面都十分相似。粤方言是港澳两地最主要的语言,被绝大多数市民视为“母语”,闽方言和客家方言亦作为母语零星分布。两地又各具殖民管治历史遗留下的语言特色,英语或葡语在社会中仍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香港的官方语言为中文和英文,粤方言、英语和普通话为社会语言生活中的三大语言。澳门的官方语言为中文和葡文,社会语言生活包括粤方言、普通话、英语、葡语等四大用语。由于港澳社会没有经历过自上世纪50年代起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推广普通话和简体字的运动,加之生活上长期受殖民国语言的影响,导致“中文”在两地产生独特的形态。在港澳社会,“中文”口语通常被默认为是指粤方言,书面语则以繁体字书写,在正式场合使用以北方白话文为基础的现代标准汉语(以下称“繁体字标准中文”),在众多非正式场合常见一种夹杂粤方言口语、文言文和英文的元素的中文表达,俗称“繁体字港式中文”。

  香港和澳门在分别经历被外国殖民管治的历史后才回归祖国,实行“一国两制”,这一特殊历史及其所塑造的社会形态和价值观念,使两地居民在重新界定自我身份时面临不同于内地居民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整体而言,两地居民的集体身份认同,皆包含本土意识、国家意识和全球意识三个部分。回归以来,香港居民以香港人为主认同的比例,始终远高于以中国人为主认同的比例③。而澳门居民对澳门人和中国人身份的认同都很高,以中国人为主认同的比例,长期以来高于以澳门为主认同的比例④。

  普遍认为,香港人的本土意识萌芽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反殖民主义思潮,随着70年代香港经济腾飞和粤语文化事业繁荣而进一步发展成形。回归以后,香港人的本土意识在强调与内地不同的基础上持续建构,“香港人”身份与“中国人”身份曾一度相互分离、渐行渐远。在香港迈入由乱及治的新时期后,本土身份和国民身份呈现相互融合的趋势⑤。相比之下,澳门人似乎从未形成与国家意识强烈对抗的本土意识。有学者⑥认为,澳门在400多年的葡治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总是处于大国政治的漩涡之中,使得澳门社会从未出现过一个单一的主导社会意识,在社会心态方面呈现善于妥协的特征。对于澳门居民而言,“中国人”或“爱国者”不失为一种可接受的身份表述。同时,澳门民众对于本土身份的表述也是含混不清的,目前尚未形成一套如“香港人”那般的具有清晰辨识度的“澳门人”身份论述。

  语言方面,回归后,粤方言仍在香港社会中占主导地位,被视为最亲切、最能代表香港人身份的语言。英语一向被香港民众视为实用价值最高、最能体现社会地位的语言。回归后英语在香港的普及度和使用率不降反增,在香港民众心目中的地位甚至超出实用性的范畴,开始具备本土身份认同的功能。普通话的普及度虽较回归前有所提高,但在工作与生活场合仍较少被使用,民众学习普通话的动机多出于实用性而非认同感。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普通话和简体字被一些本土主义分子视为“内地他者”的象征符号,教育局的“普教中”计划和简体字识读教育常在媒体舆论空间被污名化。对于澳门民众而言,粤方言也是澳门民众最常使用、最能代表澳门人身份的语言。回归后,英语在澳门的使用率与掌握度不断提升,葡语的使用率与掌握度却在不断下降。澳门居民的葡语能力普遍偏低,葡语在澳门的普及程度远不及英语。普通话在澳门的使用比例逐年稳步增加。整体而言,民众对于学习普通话幷无反感之情,甚至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喜爱。

  虽然关于港澳的语言问题和身份认同的研究已有很多成果,但较少有研究以定量的方法,系统分析港澳居民语言态度和身份认同之间的关联。黎美玲⑦曾于2009年就香港高中生的语言态度与身份认同的相关性展开调查,将身份认同作为变量来考察语言态度。王佳煌和詹胜杰⑧参照香港中文大学传播与民意调查中心于1996-2016关于香港人身份与国家认同的追踪调查⑨,以澳门居民对中国及本土的政治符号和文化符号为切入点,考查澳门人身份认同的特点,幷比较港澳居民身份认同的异同。该研究指出,澳门居民对代表中国的政治符号(如:国旗,国歌,人民解放军)和文化符号(如:万里长城)的自豪程度远比香港要高。然而,港澳两地居民都对粤方言这一本土文化符号深感自豪,对于粤方言的接受程度明显高于对普通话的接受程度,只是澳门民众对普通话的抗拒程度比香港民众稍低。作者还通过建立逻辑回归模型,发现粤方言的自豪度与澳门人身份认同呈显着的正相关性,以普通话自豪与澳门人身份认同呈微弱的负相关。

  综上所述,语言对于港澳居民而言是一个表达集体身份认同的显性符号。身份认同是一个持续建构的动态过程,港澳两地居民的本土意识和国家意识仍处于一个不断建构、相互影响的历史进程中。在港澳发展进入新时期的背景下,两地居民的集体身份认同是否产生新的变化?两地居民如何通过语言这一文化符号重新认识自己、表达自己? 

  二、2022年港澳社会心态民调数据分析

  为更准确把握当前香港、澳门居民对语言文字态度及其与身份认同的关系,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在定期开展的香港和澳门社会心态民意调查的问卷中设计了直接相关的9个问题,幷于2022年11月同期分别展开调查。本调查委托专门的民调公司,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问调系统(CATI),以简单随机抽样方式,分别对港澳居民进行电话访问,成功访问了1073名18岁以上的香港居民,及1003名18岁以上的澳门居民。

  由于电话访问中被访者的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与港澳居民的真实情况有所不同,调查结果分别以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的2021年全港中期人口普查数据和澳门统计暨普查局2021年终公布的最新人口统计资料为基础,通过男性和女性各年龄段真实人口百分比/民调被访者,计算出人口加权参数,幷通过SPSS软件对访问结果中的年龄及性别参数实施加权处理。

  (一)港澳两地居民对不同语言文字的使用及态度

  关于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的调查问卷题目共有五题,分别从使用率、熟悉度、亲切度和自豪感等方面考查受访者对不同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及态度。

  当问及“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使用最多的语言”,香港被访者的回答的比率排序为:粤语(98.51%)>英语(19.01%)>普通话(13.51%);而澳门被访者回答的比率排序为:粤语(98.4%)>普通话(23.43%)>英语(15.35%)>葡语(3.99%)。该语言结构对比反映出,港澳均属于粤语文化圈,粤方言是两地民众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最常使用的语言,但澳门民众对于普通话的日常使用率高于香港。

  在问及“以下哪种或哪些文字对你来说比较熟悉”,香港受访者的回答为:繁体字标准中文(77.17%)>繁体字港式中文(47.25%)>英文(21.81%)>简体字中文(15.94%);澳门受访者的回答为:繁体字标准中文(68.79%)>繁体字港式中文(45.86%)>简体字标准中文(29.61%)>英文(13.76%)>葡文(5.88%)。这一结果反映出,繁体字中文同为港澳居民最熟悉的文字,但澳门民众对简体字中文的熟悉程度高于英文,熟悉简体字中文的人口比例几乎为香港的2倍。

  在问及“哪种或哪些语言让你觉得亲切”时,香港被访者的排序为:粤语(97.02%)>英语(18.83%)>普通话(16.59%);澳门被访者的排序为:粤语(94.72%)>普通话(32.90%)>葡语(12.16%)>英语(11.57%)。

  当问及“哪种或哪些语言让你觉得自豪”时,香港被访者的排序为:粤语(74.18%)>英语(32.43%)>普通话(25.72%),澳门被访者的回答为:粤语(82.65%)>普通话(35.89%)>英语(17.45%)>葡语(13.56%)。

  在问及“哪种或哪些文字觉得亲切”时,香港被访者的排序为:繁体字标准中文(68.59%)>繁体字港式中文(51.91%)>英文(16.78%)>简体字标准中文(12.86%);澳门被访者的回答为:繁体字标准中文(63.51%)>繁体字港式中文(46.86%)>简体字标准中文(24.53%)>英文(11.27%)>葡文(5.58%)。

  [表1:港澳居民对不同语言的使用及态度]

  从以上三题回答情况看来,港澳两地居民都一致认为粤语是让他们感到最亲切和自豪的口语,都视繁体字中文(无论是标准中文,还是所谓“港式中文”)为最亲切的文字。然而,澳门居民对普通话的亲切度、自豪度排在英语和葡语之前,比香港居民更高。澳门居民对简体字的亲切度排在英文和葡文之前,也比香港居民更高。香港受访者对英语和英文的亲切度及自豪感均排在普通话和简体字之前。

  为进一步探究两地居民的语言态度受到哪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对港澳居民日常生活及工作的语言使用情况与语言态度的相关性进行卡方检验分析,发现两者卡方P值均远远小于0.05。这说明港澳居民对语言的日常使用率与语言态度皆呈显着正相关性,即:无论港澳居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越是经常使用某种语言(粤语、普通话、英语或葡语),就越容易对该语言产生亲切感和自豪感。

  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及语言态度与个人背景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总体而言,香港与澳门情况相似,具有内地新移民、年龄60岁以上、从事服务业和行政管理等职业的人员,对普通话和简体字的正面态度(亲切度、自豪感)占比稍高。期望与内地进行更多交流互动的群体,通常也对普通话和简体字持较积极的态度。然而,港澳两地的调查结果都反映出,相比其他年龄层,19-30岁的青年群体对普通话和简体字的亲切态度比例均为最低,澳门居民19-30岁青年群体对普通话有亲切感的只有19.8%,而香港该年龄段仅有7.8%。澳门居民19-30岁青年群体对普通话的自豪感也是各年龄层最低,仅占23.7%。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港澳两地的青年群体对国家语言文字的认同程度都相对偏低。

  [表2:港澳居民对不同文字的使用和态度]

  综上所述,粤语和繁体字中文是港澳两地居民最常使用、最感熟悉、最为亲切的语言和文字。普通话和简体字中文在澳门语言生活中排名第二,在香港则位居第三。澳门居民对普通话和简体字中文的熟悉度和亲切度,高于英语、葡语及其文字;而香港民众对于英语和英文的熟悉度和亲切态度,略高于普通话和简体字中文。两地民调结果相比,澳门居民对普通话和简体字的熟悉度和亲切度显着高于香港居民。不过,澳门居民对葡语和葡文的使用率和熟悉程度偏低,侧面反映出澳门在葡语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较大提高空间。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