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台湾中间选民基本情况及其认识误区探析
http://www.CRNTT.com   2021-06-27 00:11:10


中间选民是影响台湾地区选举和政局走向乃至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
  中评社╱题:台湾中间选民基本情况及其认识误区探析 作者:郭艶(北京),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

  【摘要】中间选民是影响台湾地区选举和政局走向乃至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我们过去对中间选民的认识不足,存在诸多误区,对其投票倾向把握不定。面对当前两岸关系的严峻复杂形势,准确把握台湾社会脉动、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需要我们对台湾中间选民有更为科学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两岸分裂的特殊政治环境使得台湾中间选民既具有中间选民的共性,也具有独特性。本文结合理论界关于中间选民的认知以及台湾的特殊性,对台湾地区的中间选民作如下界定:在台湾地区的选举政治体系中,不具有特定或持续的政党认同、不具有极端统“独”立场的选民。

  一、台湾中间选民的概念界定

  “中间选民”概念产生于西方,与政党认同密切相关,其核心涵义强调,选民结构中存在部分对任何政党都没有特定立场的选民,他们被视为“关键少数”,是影响选举结果的重要力量。

  台湾地区政治体系仿效西方,现时台湾地区选举以蓝绿对决为主轴,学界通常也应用中间选民理论分析台湾地区选举。但是,迄今为止,台湾地区的中间选民概念幷不明确。应该说,两岸分裂的特殊政治环境使得台湾中间选民既具有中间选民的共性,也具有独特性。本文结合理论界关于中间选民的认知以及台湾的特殊性,对台湾地区的中间选民作如下界定:在台湾地区的选举政治体系中,不具有特定或持续的政党认同、不具有极端统“独”立场的选民。

  二、台湾中间选民基本情况及其政治影响

  (一)台湾中间选民的分布及其变化情况

  台湾特殊的政治环境,使得中间选民成为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同层级选举中的中间选民构成及比率差异亦十分明显。本文主要分析台湾地区领导人和“立委”选举这一层级中间选民的分布概况,其他层级选举中的中间选民不在本文分析之列。

  整体而言,台湾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结构决定了中间选民成分复杂。台湾学界早些年对中间选民的研究大多探讨中间选民的社会背景,如省籍、地域、教育程度、职业、性别、年龄等,近年来在此基础上对其政治态度、投票取向等进行了初步研究。①由于相关成果已较为丰富,此处不再赘述。

  中间选民在台湾选民数量中所占比例亦众说纷纭,缺乏十分严谨科学的测量依据。根据岛内民意调查资料的综合分析,主流观点认为,从近二十年来台湾地区选民的投票率和政党偏好分布态势来看,在2002年前后,中间选民占全体选民的比例约为20%左右,到2012年前后,蓝、绿基本盘为36%VS30%,蓝绿之外的中间选民上升至30%左右。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以政党认同作为划分中间选民的唯一标准,可能大大增加中间选民的数量。有学者研究指出,选民在调查访问中口头所表述的“无意见”、“没有政党倾向”不见得是真心话。肯思等研究发现有政党偏向的中间选民在投票行为上与政党认同者幷无差异,这个现象可能(已经)使一般选举调查,就政党支持者分布的描述出现失真的现象,甚至进一步会造成对于选情的误判。②吴欣禅、刘正山、朱淑桦和余忠威等将台湾中间选民区分为“纯中间选民”与“有政党偏向中间选民”,探讨了两类中间选民的社会背景、政治态度与投票行为的差异。③

  由此,我们不可全然根据选前民意调查数据来判定台湾地区中间选民数量,但结合投票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当前中间选民仍维持30%左右的比例。2020年台湾地区选民总数为19311105人,占总人口的81.83%,投票总数为14464571人,其中有效票14300940张。从选举结果看,国民党与民进党各拿下三成选票,反映了原来的政党版图,蔡英文57%的得票率则显示,除了原本支持民进党的选民,剩下约三成中间选民几乎全部倒向了蔡英文。

  (二)中间选民投票倾向对台湾政局的影响

  第一,中间选民左右选举结果,台湾政治幷未极化。

  台湾岛内政治最大特征就是“蓝绿对峙”,自2000年民进党上台以来,台湾政治版图呈现“蓝绿对峙”的常态。国民党与民进党都意识到,要在地区领导人选举对决中取胜,最关键的不是蓝绿基本盘,而是中间选民。很多研究认为岛内政党轮替源自中间选民的投票态度变化。观察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发布的“台湾民众政党偏好分布(1992-2020)”追踪民调数据,可以发现,在台湾政治图谱中,中间选民的比例除了2011年外,均高于其他政党偏好,中间选民一直是台湾选举中的中坚力量,左右着台湾选举的结果。

  2020年大选后,台湾“中研院”社会学研究所根据选前进行的调查分析,认为中国与香港因素、青年崛起、中产阶层转向是影响大选结果的3个关键因素。调查显示,表达投票意愿的民众中,支持香港“反送中”的民众合计达68%,其中逾六成倾向投给蔡英文,显示香港反修例风波显着影响台湾选民的投票行为。年轻世代和大专以上学历者是中间选民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发现,将40岁以下的年轻世代与40岁以上的世代分开统计,年轻世代有72%倾向投给蔡英文;以大专学历区隔进行统计,发现大专以上的中产阶层逾六成倒向绿营,这也是中产阶层自2004年后再次出现投票翻转。

  2020年选举结果亦显示,在政治光谱上走统“独”极端路线的政党除时代力量尚存活之外,其他新旧政党都已没有生存空间。韩国瑜尽管输给蔡英文200多万票,但台湾政治幷未“极化”,反而更趋向中间靠拢。

  第二,中间选民投票倾向显示中间选民浅绿化,从而导致蓝营事实上的相对溃败以及蓝绿基本盘的翻转。

  2020年选举结果显示,这次民进党出现强烈的分裂投票现象,但从蓝绿角度看,虽然民进党比上届的68席略掉了7席,如果把时代力量的7.7%、基进党的3.1%加入,泛绿阵营囊括68席的绝对过半,与上次选举结果持平。国民党从上届的35席略增加至38席,但如果把亲民党上届的3席而本届全军覆没来计算,泛蓝阵营维持38席的票数亦等于无所斩获。

  中间选民浅绿化是导致这一格局的主要原因。两岸关系是台湾地区选举中的重要议题,台湾的蓝绿分歧在两岸关系上分别代表着“统一”与“独立”的区隔,介于这两种立场之间的选民则是中间选民。中间选民在上次选举中便已表现出浅绿化倾向,幷延续至今,亦即不否认台湾与中国大陆在血缘与历史、文化上的脐带联系,但认为“台湾为一主权独立国家”,“统一不是必然选项”,认同“中华民国”与“台独”主张之间已经无法泾渭分明。④

  在台湾,蓝绿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世代问题,2020选举因此被称为是一场以年龄为区分的“世代之争”。上一代的台湾人强调台湾与中国在历史和文化上的共同性,认为两岸不该互相挑衅,年轻人则认为台湾是“独立的国家”,在面对大陆强大的统一压力时,转而产生一种“抗中”情绪。这支“反中”大军,除了一百万的首投族,甚至向上扩散至三、四十岁的族群,幷几乎全被绿营收编入伍。

  新生代中间选民踏上政治舞台,深刻地改变了蓝绿力量对比和“北蓝南绿”的政治格局,且总体上呈“蓝减绿增”的态势。此前,许多打着“第三势力”旗号、实为绿营侧翼的政治势力跃上台面,例如2014年柯文哲当选台北市长、2016年“时代力量”崛起跻身为台湾“立法院”第三大党,都预示着蓝营的相对溃败。接连两次大选,泛蓝的总得票数都小于绿营,包括亲民党和新党都泡沫化,可以看出台湾“绿大于蓝”的版图已渐成形,从而导致蓝营在未来选举中面临结构性的困境。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