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http://www.CRNTT.com   2021-05-21 07:46:02


 
  (三)

  文章指出,按照产业链现代化的要求,针对“十四五”时期及未来一段时期产业链薄弱环节,面向新发展格局,我们应主要从体制引领和产业牵引以及区域整合式创新发展三方面共同发力来提升产业链水平,推进产业链现代化。

  第一,完善体制保障。一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突破“卡脖子”技术。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调动各领域资源协同攻关,打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二是健全现代金融体系,助推科技创新。深化认识金融的本质和规律,建立健全与国际规则相协调、与新发展格局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相适应的金融体制机制,特别要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的系统性支持和专业化服务。三是重视人才建设,发挥人力资本规模优势,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加强高端创新人才和产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为科技创新积累人力资本。

  第二,发力产业牵引。一是继续提高产业基础能力,培育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成为全球市场引领者,以提升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控制能力。二是统筹协调自主研发布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突破产业瓶颈、破解“卡脖子”难题,需要持续投入的“累积性创新”,应由国家主导或以大企业为主要攻关力量,同时也要发挥众多中小微企业经营灵活、创新动力强的优势。三是打造产业生态领军企业,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的产业生态体系。国际经验表明,是否拥有产业生态主导企业、是否拥有具备“杀手锏”的零部件供应企业,是决定产业链控制能力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既要鼓励优秀企业延伸产业链、开拓新市场,成为行业中的“旗舰”,提升国际竞争力,还要利用全球产业链重构契机,支持优势企业海外并购,有效整合全球资源,巩固和提升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第三,推进区域整合式创新发展。加快推进相关领域改革,使创新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与集聚,促进跨区域创新资源整合,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加强跨区域高校与科研机构及企业的协同创新,搭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提高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协同性,提高区域研发成果转化率;集中力量营造中西部宜居环境,吸引人才流入,增强对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知识溢出、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发挥中西部禀赋并充分利用好相关政策推动产业链创新升级,从而更好融入全球价值链,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