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美丽蝶变予人启示 作家公益项目在京展示
http://www.CRNTT.com   2020-10-01 12:43:48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黄传会,30年前曾为创作希望工程题材作品《托起明天的太阳》深入中国贫困山区,“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在沂蒙山区的一个小山村,老师问孩子们长大的理想是什么,他们的回答还仅仅是——放羊、种地瓜……如今,同样是偏远地区的陕西佛坪,孩子们已经向往成为科学家、宇航员和音乐家。这些都是精准扶贫为山区孩子带来的自信,我从他们身上也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

  “‘扶贫先扶志’在李晓宁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他打破了陈旧的思维模式,别人养肉羊,他养奶羊……”在散文《送平安》中,山西省作协副主席葛水平记录了不久前到陕西铜川耀州采风时的所见所闻,讲述了一个个精准扶贫的故事。

  包括这些作品在内,采风活动期间,一批作家撰写发表了文学作品40余篇,举办了12期文学课堂并录制成视频播放,邀请了100位作家每人为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及文学爱好者推荐图书,中华文学基金会“育才图书室”工程配合“村暖花开”采风团活动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送去图书和书架。

  事实上,扶贫不光是收入数据的上升,也代表着心态的转变。作家纪红建随采风团到江西寻乌进行采风,有感于当地果农实事求是、奋斗不息的精神,她援引了当地胡大姐的一番话,从中不难发现果农的种植思维愈发科学——“我们这里是东江源,为了保护水质,对种植果树有控制,不能像过去漫山遍野地种植;二个是我们是家庭种植,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和果树种植规律,不是种植得越多越好,而是要种好种精。后山上的脐橙树已经挂果了,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了,今年秋天,我老公就会回寻乌,不再去深圳打工了,我们一起种植脐橙。”

  “这片多风少雨的土地,只出产裸燕麦和马铃薯,都是低产作物,尽管脸被风沙打成了栗子壳,腰累成了嶙峋弯曲的树,一代代农民还是没有办法从土地里刨除温饱来。”作家艾平随采风团来到内蒙乌兰察布北部的察哈尔左翼后旗进行采风,有感于当地居民生活及精神状态的蜕变,在作品中忠实记录了中国乡村的美丽蝶变,予人启示。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