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相对完备的产业链的韧性,给世界吃了一颗“定心丸”。图为2月27日,秀山县工业园区一家电子企业生产车间,求职者参观了解工作岗位情况。(新华社) |
中评社香港3月16日电/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之下,中国产业链能否扛住压力、全球产业链是否就此重构?这一问题自疫情暴发以来就备受关注。近日,多个部委连续给出明确答案:中国产业链面对疫情时彰显抗压韧性,幷且受到国际社会认可,目前也没有出现产业链供应链大规模向外部转移的迹象。
美国《侨报》3月13日载文《疫情难撼中国产业链》,文章说,可以说,疫情最初的超级破坏力叠加春节因素,加之部分国家的旅行禁令给全球贸易流通带来的阻力,中国产业链可谓是遭遇了极大的挫折,不仅是医疗物资紧缺,多个产业行业复工复产进程缓慢,外贸型企业更是陷入资金、订单等多项难题。
但在举国战疫40余天后,中国向外界释放了决胜的信号,全国范围内的复工复产是中国产业链韧性的体现;即便是武汉,复工议题也已摆上日程。
毫无疑问,大而齐的产业链、完善的工业体系、完备的上下游配套体系,是中国抗疫的最有力支撑,也给全球产业链的稳定吃下“定心丸”。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战疫的过程中,中国产业链不仅体现了强大的生产能力、齐全的配套体系,也体现了灵活的应对能力。比如,为弥补医疗物资的缺口,一批汽车、服装等生产企业紧急转产,跨界生产口罩、防护服等紧缺物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