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宁可把数字“放大”,做最坏打算以利更好防控
http://www.CRNTT.com   2020-02-17 08:53:20


  中评社北京2月17日电/一夜之间,湖北陡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而2月11日,这一数字为1638例。据报道,差异源于统计口径的变化,新增新冠肺炎病例中新纳入了临床诊断案例数,12日新增病例中,含临床诊断病例13332例。

  湖北陡增的新冠肺炎病例,主要因为将临床诊断案例数纳入了确诊病例数进行公布。在湖北,只要符合“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和“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这两条临床表现,便可考虑为疑似病例,而疑似病例只要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则为临床诊断病例。

  此前,确诊病例的统计口径是依据核酸检测结果阳性来确定,但其缺陷很明显。一来核酸检验结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不确定性很大,且在多地都出现了“假阴性”的情况,部分患者做了病原学检查却没得到准确结果;二来湖北当地患者数量过多,大量患者无法进行病原学检测。此前,已有不止一位一线医生建议将CT影像为主的临床诊断作为排查标准。

  将临床诊断案例纳入新冠肺炎病例数,对患者的救治和疫情的防控均有益处。统计口径改变有助于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已毋庸赘言。就疫情防控而言,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表示,湖北的实际情况是病死率、死亡数非常高,说明有防控漏洞,而防控漏洞与此前的确诊标准严苛、部分患者未得收治有很大的关系。

  湖北患者众多,有部分症状高度疑似却无法进行核酸测试确诊,因而未能得到有效救治,造成了人道主义悲剧,而这部分患者辗转多家医院求诊或居家隔离,也大大增加了交叉感染和病毒传播的风险,尤其容易导致家庭聚集性疫情的发生。高度疑似和轻症患者居家隔离的传播风险,钟南山院士此前已明确提醒过。而将临床诊断案例纳入新冠肺炎病例数,让患者得到及时收治,对减少甚至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也有着重要作用。

  改变统计口径,将临床诊断案例纳入新冠肺炎病例数,并将临床诊断患者按新冠肺炎标准治疗,这是实事求是的务实做法,也是提升救治率、降低病死率、减少新冠病毒传播的必要一步,意味着“应收尽收”正在加快推进。

  统计口径改变意味着将疫情防控中的潜在问题清理出来,是有正向意义的。但走上一条正确的路并不代表可以放松。新冠肺炎统计病例数因统计口径的改变正向真实病例数靠近,但“不漏一人”发现所有实际新冠肺炎病例并控制传播,仍需大量努力。

  中央指导组副组长、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指出,湖北和武汉疫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湖北省总体上处于流行期,伴有局部暴发,武汉依然处于暴发流行期,新发病例仍处于高位;武汉感染者底数还没有完全摸清,蔓延扩散的规模也没有较为精准的估计预测,且潜在被感染的基数可能还比较大。因此,“宁可把风险估计得更大一点,把问题困难估计得更多一点”,这样的底线思维在疫情防控中尤为重要。

  无论从救人治病或疫情防控的角度来看,病例数据的真实、准确都是极其重要的,而在各种因素导致病例数据难以准确预估时,尽可能地将排查防控的网撒大一点,将所有潜在的患者和接触者都收治隔离起来,收网的时候才能更准确得出真实病例数,也才有可能做到“不漏一人”。

  具体而言,除了对现有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隔离外,还需要追溯标准改变前的临床诊断案例,尤其是重症、危重和病亡案例,对其密切接触者尤其是家人进行排查、隔离,以便最大可能追踪病毒传播路径,同时,也应当按照新冠肺炎患者标准给予抚恤和治疗费用的报销。

  改变新冠肺炎病例统计标准,有助于患者收治,也有利于疫情防控。而要做到“不漏一人”,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作最坏打算,才可能争取好的结果。

  来源:南方都市报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