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9月11日电/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不仅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18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为76.2%,比2013年高出11.8个百分点。从2014年起,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连续5年超过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消费从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已成趋势,2018年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占比为44.2%,比2017年提高1.6个百分点,由此对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形成了重要影响。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匡贤明文章认为,面对内外环境变化,无论是应对短期增长压力,还是推动中长期高质量增长,都需要把释放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作为重大举措。不久前,有关部门出台了20条促进消费的意见,涉及放松汽车限购,活跃夜间经济等多个细分领域。
从发展趋势看,中国释放消费仍有相当可观的空间。2018年,中国消费率为54.31%。根据过去几年中国消费增长与升级情况,预计中国的消费率还有10个至15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在消费结构上,中国服务型消费比重也有10个至15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届时,中国消费率达到65%左右,服务型消费占比达到60%左右,可以基本形成一个消费型社会,这将奠定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文章指出,释放消费潜力,推动消费型社会建设,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十分重要,与此同时,改变长期以来带有投资主导色彩的一些体制机制也十分重要。过去几年,这方面的一些改革举措已取得比较大的进展,但进一步改革完善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的体制机制,尤其是一些基础性制度改革,还有相当大的空间。
第一,释放农村消费潜力需要农村基础制度的变革。充分利用电商等新经济新业态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且这些年也呈现出这个特点。在这个基础上,更需要在农村土地制度这个基础制度改革上有大的突破;要加快推进城乡资源双向流动,使农村大量沉睡的资源能够盘活,由此提升农民的消费能力。
第二,释放消费需求,要在市场开放上有大的突破。中国释放消费潜力面临着供求结构失衡的挑战。以满足有效需求为出发点加大有效供给,需要市场开放的重大突破。这不仅包括对社会资本的开放,也包括对外资的开放。在有效监管的同时扩大市场开放,吸引企业家在价格引导下加大投资,提高效率、提升标准,由此满足潜在消费需求。在打破垄断、推进市场开放这项基础制度改革上,还有不少大有作为的地方。
第三,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社会建设。当前,城乡居民对社保问题高度关注,尤其是社保体系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通过制度创新,妥善处理好社保的重大问题,有利于稳定社会预期,由此为释放消费潜力提供重要的制度环境。其中,包括尽快实现基础养老全国统筹,合理调整社保相关参数,完善国有资本补充社保的稳定制度安排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