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国际领跑,底气来自哪儿?
http://www.CRNTT.com   2020-07-07 08:03:21


 
  早期介入、全程沟通、研审联动……在创新的机制体制保障下,新冠灭活疫苗产品临床试验应急审批可在24小时内完成,而这一过程正常情况下可能需要60个工作日。

  “一气呵成”建立动物模型:“试金”疫苗 助力领跑

  “动物模型是在实验室里研制的新冠‘病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所长秦川教授总是用这句通俗的话来解释人们不太熟悉的动物模型。

  在疫苗的研发过程中,动物模型是名副其实的“幕后英雄”,人们很难理解一只小鼠、一只猴子为什么这么重要。疫苗研制必须要经过动物模型这种实验室里特殊的“动物病人”的检验,才能不断完善,动物模型被誉为疫苗和药物临床试验前的“试金石”。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迅速反应,2019年12月31日启动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病原敏感动物分析、动物感染实验、比较医学分析等一系列研究,几天后,2020年1月7日,完成了易感动物分析,紧急制定了实验方案,1月23日获得病毒后立即进行动物感染实验,经过系列指标分析后,分别于1月29日和2月14日率先完成了转基因小鼠模型和恒河猴模型共2种动物模型的构建,2月18日通过了科技部的鉴定,整个研制过程可以说是“一气呵成”,而当时国际上还处于动物模型实验构思的阶段。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于1月23日开始构建小鼠和恒河猴模型,其构建的恒河猴模型于2月18日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的恒河猴模型一起通过了科技部鉴定,其小鼠模型于3月21日通过了鉴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于2月22日开始构建恒河猴和食蟹猴模型,并于3月21日经专家组鉴定评价,可用于病原特性、致病机制、传播途径等研究,以及药物和疫苗评价。

  “这次疫苗研发之所以如此快,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用国际首屈一指的速度研制了动物模型,加快了疫苗研发进程。之所以能快速建立动物模型、完成疫苗的动物模型评价,是依靠前期工作基础、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研制专业团队的培养,以及这次攻关的创新。”秦川说。

  面对全新的病毒,动物模型的构建为什么能“一气呵成”?秦川解释,“新冠病毒易感动物的选择、病原检测试剂研发、病理判断标准的确定等环节,都需要不断的探索,也很可能失败,但由于我们自‘非典’以来就培育了一支专业团队,历经17年传染病动物模型攻关的积累,基于比较医学理论技术体系创新,在第一时间就解决了这些技术难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