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苏中友谊之花永不凋谢
http://www.CRNTT.com   2020-03-07 09:25:58


(图片来源:人民网)
  中评社北京3月7日电/据人民网报道,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战役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远在万里之遥的非洲苏丹,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通过电视、网络时刻关注着武汉疫情的发展变化,为抗击疫情取得的成绩欢欣鼓舞,为武汉人民面对困难伤心落泪。他们,就是在武汉杂技团帮助下建立起来的苏丹杂技团的演员们。近日,苏丹杂技团在首都喀土穆举办“武汉加油”专场爱心演出,表达对武汉抗击新冠疫情的支持,中国驻苏丹大使马新民受邀出席。

  “见证历史的苏中友谊之花”

  “中国是我的第二个祖国,武汉是我在中国的家!”苏丹杂技团团长穆达维是第一批前往武汉参加杂技培训的学员,大家都亲切的叫他老穆。时隔四十多年,老穆仍然操着有些生疏的中文对记者激动的介绍。

  苏丹杂技团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在武汉杂技团全力配合下一手建立起来的。苏丹共和国前总统加法尔·穆罕默德·尼迈里于1970年第一次访问中国。访问期间,尼迈里总统欣赏了中国杂技团的一场高水平的杂技演出,深受震撼。于是,培养一支苏丹人民自己的杂技团,成为了他的心中的一大愿望。随后,尼迈里总统对中方提出了合作建立一支杂技团的要求,并签署了相关协议。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中国政府指派武汉杂技团于1970年末派出了一批杂技专家和教练访问苏丹,选拔适合学习杂技的儿童,以推动此项合作协议落实。当时,上百名苏丹儿童参加了技巧选拔和身体素质测试。最后,共计50名儿童入选,参加杂技和中国民乐训练。

  1971年,这50名儿童随教练来到中国,在武汉杂技团训练、学习,其中最大的13岁,最小的只有6岁。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武汉杂技团的老师们不辞辛苦的教导下,这些学员在短短的3年时间内顺利完成了学业,完整学会了22个表演节目。在此期间这些孩子与武汉杂技团的教练、老师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至今仍难以忘怀。第一批学员学成回国后,1974年,苏丹杂技团正式成立,这是非洲和阿拉伯世界第一个杂技团,声名远播各个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苏丹杂技团跟随苏丹领导人先后出访数十个国家进行表演,成为了苏丹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

  自1971年起,中国共为苏丹培训了6批共107名杂技团演员,至今仍活跃在苏丹和阿拉伯国家的舞台上。“苏丹杂技团被苏丹人民称为‘苏中友谊之花’,见证了苏丹和中国60年的深厚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