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1月22日电/澳门新华澳报今天发表富权的文章说,柯文哲目前面临两大议题,一是参选“总统”,二是“组党”。“组党”是为了参选“总统”,否测没有此必要。参选“总统”倘有一个具有严密的组织架构的政党做后盾,当然得其所哉;但参选“总统”却不一定需要“组党”,比如过去的陈履安,成立亲民党之前的宋楚瑜等。现在柯文哲的左右为难难题是,参选“总统”不同于参选台北市长,台北市是都会型,网络人气的“空军”较为容易转化为选票;而“总统”大选将要面对大量的农村选民,不要说是打网络战将难以展开,即使是有所进展,“空军”也难以转化为“陆军”。
实际上,韩国瑜之所以能将“空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选票,关键是有地方派系势力及农会的奥援,而柯文哲偏偏就是缺乏这项能力。但一旦柯文哲为了参选“总统”而“组党”,此前的致胜武器——“白色力量”就将被废掉“武功”。
而且,要“组党”,宣布按照《政党法》的规定,做足一切程序功夫。实际上,在《政党法》颁布之前,政党是属《人民团体法》管辖,只要凑足一定的人数,请来姨妈姑爹签名,并有一个地址(甚至可在家里),就可以到“内政部”登记了。但在《政党法》颁布后,即使是未能按足“刚性政党”(又称“列宁式政党”)的模式,并以“群众--阶级--政党--“总统”的规律,来搭建组织架构。起码也要有一个“柔性政党”的样式。
文章指出,新党和民国党就是“柔性政党”,虽然具有相对具体及稳定的党中央,但却没有固定的党员。当年新党成立时,许多“党员”其实就是国民党员,还是现职的公务员。他们担心退出国民党参加入新党,仕途将会受阻,甚至打破“金饭碗”,因而只是“精神党员”,到选举时就主动将手中的选票投给新党提名的参选人。正因为没有“由下而上”的组织架构,因而不设中央委员会,而是由在职的公职(如“立委”、“国代”及县市议员等)组成政策委员会,作为党中央“顶层架构”,颇为省事。因此,柯文哲最后确定要“组党”,可能是走“柔性政党”的道路,这样可以在“政党”与“白色力量”之间作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