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大学国发大陆所副教授、国政基金会特约研究员刘性仁在《中美关系深深影响两岸关系发展之探讨》一文中指出,中美安全对话甚为重要,虽然目前双方关系呈现为“竞争”关系,但随着各种冲突事件不断发生,其关系已由“竞争”关系转变为“对抗”关系,这对中美关系甚至台美及两岸关系来说,都不是一个好现象,值得警惕。面对中美关系持续冲突下去,除了期盼双方高度自制,更重要的工作恐怕必须防止中美关系失控或误判。对于美中台三方来说,枢纽角色往往是最关键的,而美中台三方关系呈现出两种现象:一是权力的不对称,二是沟通无法有效进行。这使得套用战略三角理论越来越困难,台湾处在权力不对称的小三角赛局中,未来处境恐怕越来越难,筹码亦越来越少。
在本期“智库视野”栏目中,日本法政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宏伟在《以中日 FTA 博弈为杠杆建设国际经济秩序》一文中指出,中国在时间线上的底线思维,应是抓住特朗普机遇期,建成中国经济可以阻止任何国际封锁的在国际经济秩序上的安排。回顾围绕中日自经贸协定博弈的历史和现状,观察日韩的外交行动模式,再比较检证中日自经贸协定和其他自经贸项目的相互关系,从中观察其意义及可能性,得到的结论如下:应该积极推动中日自经贸协定,但是,应该是在整体上同时推动其他自经贸项目。中国须力行多个双边多边谈判同时推进,因为只有眼观全局,在时间上不失机遇,在空间上合纵连横勇于多头博弈,才能打开一头,拿下一局,进而决胜全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拓展出新时代的国际格局。
在《中国的全球化概念形成与实践》一文中,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理事长、教授王昆义指出,中国全球化战略,是一种发展的过程。通过主体性的理论认知,观念与力量转变,全球化建构路线图,逐渐形成中国全球化模式的内涵。中国的全球化路线图,规避了美国 3T 战略,特别是在推动“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中国也避开跟美国进行陆权与海权之争,即使非走海权之路,也只是循着明朝郑和下西洋的路线,而没有跨入美国领域的太平洋,所以中国的全球化战略还是将传统海权国家利益包含思考,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本期“智库思考”栏目刊登了《关于两岸城市交流的思考》一文,在该文中,上海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周天柱指出,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束,蓝营县市长连连发声,纷纷要求能尽快赴大陆进行城市交流,而没想到的是,绿营县市长在自设“不谈政治”的前提下,也随声附和。一时间“两岸城市交流”成了网红的热搜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