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BATH在美国GAFA看不到的市场拓展业务,因此外界难以感受到其存在和实力。但实际上,或许可以说BATH已经成为逼近至GAFA附近的巨大存在。 |
中评社香港10月18日电/中美各自拥有着简称为GAFA(谷歌、亚马逊、脸书、苹果)和BATH(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的大型IT企业,它们均在网络广告、电子商务、云计算、智能手机领域建立自主经济圈。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0月17日报道,最初,BATH模仿学习GAFA。例如阿里巴巴在20年前创立之初采取的行动是创造“中国的亚马逊”。
在商业的世界里,这种方式被称为“时间差经营”、“时光机经营”。在美国流行的商业模式和服务只要过去10年,肯定将在其他国家普及。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点在自己的国家和第三国展开投资,等待开花结果。
中国是一个的巨大市场,效果惊人。
那么,BATH是否永远都是GAFA的翻版呢?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的实力和可能性。尤其是在综合金融业务领域,阿里巴巴囊括无现金支付、银行、保险和信用卡,是领先于世界的服务。这也刺激到GAFA,还在日本激发起金融科技热潮。可见BATH也进入了出口经营模式的时代。
这种革新性和实力增长还能在其他中国企业身上看到。百度向日本、欧洲的汽车厂商提供自动驾驶平台,提高话语权。腾讯在社交网站和游戏领域、华为在5G技术领域是巨大的存在。
还有观点指出“BATH”这种叫法本身已经过时,中国最近的热门企业据说是TMD(字节跳动、美团点评、滴滴出行的首字母)和PKQ(拼多多、快手、趣头条的首字母)等。将这些企业的一部分与BATH的一部分组合起来的概括方式也在媒体上变得突出,可以看出中国年轻企业不断崛起的情形。
中美企业的关系或许类似于10年前的日本车和韩国现代汽车的关系。现代采取的战略是,在日本企业没有注意到的市场逐渐积蓄力量,等日本企业回过神来,现代已经逼近丰田和本田。
中国BATH也在美国GAFA看不到的市场拓展业务,因此外界难以感受到其存在和实力。但实际上,或许可以说BATH已经成为逼近至GAFA附近的巨大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