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中贸易摩擦初起之时,对等(reciprocity)就是关键词,也是美方的主要诉求。在某种意义上,美国要求在市场开放上对等是合理的。然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双方的承诺和诉求也应当对等。只有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得到兼顾,达成的协议才是双方可接受的、可执行的。
现在双方觉得自己的核心关切没有得到处理,达不成协议,情有可原。不幸中的幸运是,如刘鹤所说,谈判并没有破裂,双方此次还是进行了“建设性的磋商”,并有意继续保持对话。惯于“极限施压”的特朗普已经将两千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10%提高到25%,美方下周一即将公布对额外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税的详情。对于美方主动升高贸易战,中方当然不会没有反制。尽管中方的态度是“愿谈就谈,愿打就打”,但在贸易战轮番升级的氛围之下,特别是贸易战进一步毒化两国关系,外溢到其它安全领域的竞争,这种“且打且谈”能有多大的效果,前景令人忧虑。
耽于“关税战”又迷之自信的特朗普正拨打着“如意算盘”:从中国收来1000多亿美元关税,150亿美元用于政府直接采购美国农民的产品,剩余850多亿美元用于新的基础设施、医疗保健或其他方面。中国经济会因此大大减速,美国经济会自动加速···实际情况真会如此吗?美国普通网民都看得出来,关税不是中方出的,是美国消费者出的。或许特朗普只有在感受关税战升级带来的痛,并且面临紧急选情的关头,才会选择重新坐下来,与中国谈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贸易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