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大学外交系副教授吴崇涵。(中评社 雷明正摄) |
中评社台北1月24日电(记者 雷明正)针对美国总统拜登新政,政治大学外交系副教授吴崇涵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他指出,拜登曾访中国,对中国印象相当好,民主党建制派传统上就主张与中国交往多一点。白宫国安会印太事务协调官坎贝尔(Kurt Campbell)对中国也没那么有敌意,未来拜登政府对中政策恐怕会以坎贝尔的“亚洲再平衡”的角度切入。
吴崇涵,美国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政治学硕士,南卡罗莱纳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政治学博士。曾任北京师范大学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政府与国际关系系助理教授,2019年担任政治大学外交系副教授,专长为国际安全、国际冲突、亚洲区域政治与政治学统计方法。
吴崇涵分析坎贝尔的“亚洲再平衡”表示,2012年时“亚洲再平衡”不是针对中国,坎贝尔认为中国很重要,是想把美国和盟友再连结起来。当时因为很多批评美国太忽视亚洲事务,主要是中东,亚洲事务失去连结,让日本和澳洲很担心。特朗普上任后更激进,还要盟友付钱,使他们更紧张。
吴崇涵指出,“亚洲再平衡”是一个轴心和轴圈的概念,以美国为轴心拉在一起,这是坎贝尔最大的想法。坎贝尔在国安体系做亚洲政策最重要的人物,其他外交官员如国务卿布林肯对于亚洲可能没有这么了解,未来会听他很多建议。所以最后会回到“亚太再平衡”的概念,接着是会求稳,不会像特朗普三天两头变更想法。拜登是个接近80岁的人,年纪越大越沈稳,决策会缓慢,会思考更多东西,都会用奥巴马时代的旧臣。结构会相对稳定,不会突兀。
吴崇涵指出,民主党官僚不会把中国当做敌人,是战略竞争对手,这是两回事,概念不一样。柯林顿时代,中国是战略伙伴;布什时代变成战略竞争对手。现在是会强化一点。根据坎贝尔的文章,他用抗衡这个字眼。过去美国对中国是遏制,后来变接触,再变成又遏制又接触,现在变成抗衡。文章中提到,未来美国对中国是战略竞争对手下的权力平衡,抗衡的状态会出现。但并非美国对中国单挑,是要联合盟友去抗衡中国。
吴崇涵进一步分析,抗衡是一个理论,亚洲再平衡是一个战略框架,下面还有很多战术。包括美国与盟友连结,美日安保,美韩或美澳等,甚至是五眼安全联盟,作为抗衡中国的战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