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2月15日电/据新华社报道, “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近些年“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动多地多领域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实现数据信息多跑路,企业百姓少跑路,为经济发展助添活力。
记者近日调研发现,不仅面向企业百姓,随着政府各部门间 “信息孤岛”的逐渐打破,政府内部的“放管服”改革也在向纵深推进。在关系政府运转效能的财政资金收支管理方面,不少地方探索新路,努力实现申领预算、缴纳资金等财政业务也“最多跑一次”。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临近年关,山东省高密市民政局工作人员王梅深有体会。
“五保供养对象供养经费的及时发放,关系着农村困难群体的生活福利。”王梅说,过去到财政局申请资金周期长、手续多、跑腿多,当地财政推出柜台化服务,只需一次上门申报资金,原来需要5日办理的业务当天就能办完,资金到位时效大大提升。
便利王梅所在部门申领财政资金的,是当地财政局推出的财政业务“一柜通”综合服务改革。为解决财政各业务科室之间沟通不畅、业务办理拖沓滞后、服务对象满意率不高等问题,当地自去年6月启用业务经办综合服务大厅,将直接服务预算单位的10个科室、3700多项预算单位指标业务重组、流程再造,采用“一个窗口办理、一个柜台办结、一条龙服务”模式,最大限度方便服务对象、提高办事效率。
“以前分多次到多个科室才能跑完的审批事项,如今在综合服务大厅任何一个窗口即可办理。”高密市财政局长邱昌禹说,一年多来,通过将办事流程、办理进度上网,财政系统审批业务平均办理时限不超过3天,努力实现“零跑腿”“一次办好”,让财政业务像“网购”一样方便、快捷。
开放的柜台如同无形的监督,压缩了财政各科室在资金审批分配中的自由裁量空间,进一步削减了“隐形权力”,倒逼财政部门不断提高花钱效率。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运转效率,既是深化财政“放管服”的重要目标,也关系经济要素配置的效率和经济活力的释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