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1月13日电/国有企业首先是现代企业,具备现代企业制度的一切特征,但是与其他现代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在产权属性、发展目标和治理模式等方面又具有鲜明特性。充分论证国企内在特殊性,深入揭示其存在的问题,是夯实当前国企改革的理论基础和逻辑前提。
准确把握国有企业的特殊性
从产权集中度来分析。现代企业依据产权集中度的大小,大体上可以这样排列,首先是产权高度集中的个人独资公司,其次是产权较为集中的家族企业,然后是产权较为分散、股东数量较多的有限责任公司,接着是股东数量众多、分布范围较广的公众公司,而产权最为分散的则是全民所有的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产权制度,企业是在一定的产权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企业的行为倾向理所当然与企业产权结构之间有着某种对应关系。国有企业因此在治理主体、治理机制设计、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方面形成了比较特殊的制度安排。
从委托代理关系分析。全民所有制国有企业产权理论上归全民所有,股东众多,股权分散,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存在多层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层层委托授权,从而产生了一些治理问题。其一,由于所有者实质上缺位,导致了全体国民无法负责、而单一所有者因“搭便车效应”也不愿负责的窘境;其二,治理主体不清晰、治理结构不健全,多重委托授权,容易滋生“弱所有者、强管理者”的内部人控制;其三,信息不对称,层层授权代理,信息传递链条过长,权责利不明确,容易引发受托人道德风险,公司治理成本高企。由此可见,全民所有制企业,是治理难度最大的企业。
从社会制度基础分析。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制度基础。国有企业发端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载体和基石,自然服务于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本质上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其作为国有经济组织,承担了超越一般企业的经济责任,必须承担起提供公共品、扩大就业、维护稳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从政治属性分析。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国有企业坚持党的领导,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改革创新能更好地体现国家意志,发展更加符合国家战略方向。党组织能够将企业目标统一到企业发展整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上,避免决策者有限理性,并支持公司治理主体依法行使职权,确保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有效落实。
国企面临的关键问题
突破多层委托代理问题。基于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的特殊性,在改革中需要有一个强有力、没有自身利益诉求的第三方介入,而党组织嵌入公司治理则是当前阶段适应企业发展、突破改革困境的最优制度选择,是更加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型治理模式。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组织是天然的全民股东的利益代表。作为执政党,党组织具有强有力的组织优势和信息优势。党组织嵌入公司治理,能切实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能够解决国企改革过程中“弱所有者、强管理者”的问题。党组织具有强劲的制衡能力和治理能力,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国企内部人控制问题,提升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能力。确保国有资产不被侵蚀,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当然,如何进一步厘清党组织、董事会、经营层权责边界,提高党组织深度融入公司治理的效果,优化企业运行流程,提高企业决策效率,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正确解决公平与效率问题。公平和效率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简言之,效率是指社会稀缺资源中能够攫取的最大利益,而公平是指将劳动成果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前者指的是经济蛋糕的大小问题;后者指的是蛋糕的分配问题。公平与效率孰者优先,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取决于经济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当前,宏观层面,国际经济形势严峻、生产贸易竞争激烈、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企业科技创新不足;微观层面,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尚不够灵活、企业家精神发挥还有待加强、关键技术和管理人才仍有缺口、激励与约束机制还需完善。因此,顺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顺应经济新常态要求,应在兼顾公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国企的效率问题:打破国有企业体制机制障碍,使劳动资料和生产要素得到最优配置和最有效利用,促使企业各方动力活力充分释放。
高度融入市场经济的问题。传统国有企业长期秉承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一直存在着与市场经济的有效融入问题。很多国有企业官本位思想严重,行政化管理色彩浓厚。囿于企业多年形成的僵化体制和缺乏活力的机制,再加上部分政策约束,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管理一定程度上脱离产品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要求,从而导致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国有企业完全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全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尚有一定差距。
健全完善的国资监管体制问题。国资监管体制解决的是国资管理者、国有资本、国有企业的关系,国资改革确立国资监管者管资本,国有授权资本公司管股权,国有企业管经营三个层次的国资管理体制。新体制明确国资管理从管企业、管资产、管人向管宏观布局、管资本、管股权方向转变。但是,国资监管还存在待解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划分国资监管机构、资本运营机构和企业的权力界限,国资监管模式、机制、重点及其运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企业董事会建设及治理能力提升,这些都需要深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