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增强金融供给能力才能把利率降下来
http://www.CRNTT.com   2019-07-28 08:32:31


  中评社北京7月28日电/7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统筹运用多种工具,推动实际利率有效下降,支持中小银行发展,降低企业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评论文章表示,利率是当前的一个热点经济话题。7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主持上半年经济形势座谈会时指出,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7月24日,据媒体报道,央行行长易纲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存贷款利率要分开走。贷款利率定价机制要进一步改革,贷款基准利率淡出,由市场化报价利率来取代贷款基准利率,同时参考中期借贷便利(MLF)等一系列市场化利率。

  融资难融资贵、信贷利率偏高一直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李克强总理在座谈会上提出把利率降下来,迅速得到了市场的热烈反应。而利率并轨被认为是降低利率、减少融资成本的重要措施。但我们应该看到,利率并轨虽然是重要举措,但还不足以把利率降下来。

  文章分析,中国存在利率“双轨制”,第一轨是以票据、债券、同业存单和货币市场为代表的,与资金市场相关性较强的利率,可称之为债券市场利率。第二轨是以贷款基准利率、一般贷款利率、国有银行理财利率为代表的,与资金市场相关性较弱的利率,可称之为信贷利率。一般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是以基准利率为准,存在着显着、稳定且不断扩大的存贷差。

  目前这种利率双轨情况的存在,首先是因为央行对资金市场的管理仍然是以数量工具为主。存款准备金等数量手段仍然是央行管理资金市场的主要手段。虽然央行实施许多市场操作,但这些市场操作仍然是基于数量手段。央行的基准利率长期稳定,而商业银行的信贷利率又以基准利率为基础,对于市场资金供需状况的反应不足。

  而在另外一方面,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加上证券行业在过去几年的所谓创新行为,宏观、中观、微观的杠杆程度都大幅度提高,而且与新技术带来的资金流动速度加快效应叠加,导致传统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弱化,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不够顺畅,利率市场分化。

  所以,利率并轨既是长期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金融监管之后的必然要求。利率并轨最为直接的效果是可以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通畅。我们可以期待利率并轨,推动利率市场化,但这并不能自然就把利率降下来。

  中国是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银行部门更适应金融抑制的风格。在这种格局之下,实际的信贷供给是有限的。所以,如果金融供给仍然维持目前的状况,那贷款利率下降的幅度可能并不会太大。

  文章认为,要真正把利率降下来,必须增强金融供给能力。虽然很多人提到发展债券等直接融资市场,但从现实而言,中国金融业还会是以间接融资为主。虽然目前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为主体,但并非没有办法有效增加金融供给。一方面,银行单一的资产抵押信贷模式必须要有变化,保理、贸易融资等新型融资方式必须有变化,形成多样的信贷方式。另一方面,需要打破对城商行和农商行等各种银行的业务限制,允许其跨区经营,深度参与银行间拆借市场。银行的业务不应以地区范围,而应以实际现金规模来确定其业务模式。随着中国区域经济的分化,很多地区性银行的现金流能力远强于很多股份制银行。可以对其能力做好市场疏导。只有供给增加,市场竞争增强,才可能真正把利率降下来。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