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年前,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深圳被赋予了先行先试的权力。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新发展,赋予了深圳经济特区新的使命。 |
中评社北京10月17日电/历史,总是在标志性的节点上镌刻永恒——在不惑之年,深圳经济特区再次率先吹响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号角。
中国网发表评论员戚易斌文章介绍,10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简称《方案》),赋予深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支持深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和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
《方案》围绕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和城市空间利用等领域,以一揽子方式将相关权限直接授权给深圳市。让这座城市在加大制度型开放方面先行先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2019年8月,中央作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决策,开启了深圳改革开放的新篇章。如今《方案》的出台,是新时代推动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又一重大举措,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关键一招,也是创新改革方式方法的全新探索。
文章分析,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40年前,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深圳被赋予了先行先试的权力。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新发展,赋予了深圳经济特区新的使命。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时代为何再次选择了深圳?
改革开放与创新,是深圳的立城之本;勇为人先、大胆探索是深圳的显着基因。这里诞生了全国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这里率先改革人事制度;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在这里创办;这里在内地率先探索最低工资制度;“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第一次在这里被光明正大地提出……建市40年来,深圳共创造了1000多项全国第一。
一次次探路,一次次先锋,让深圳从一个沿海渔村变身为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国际化城市。这里拥有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港、亚洲最大陆路口岸、中国五大航空港之一。深圳地区生产总值由1979年的1.9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69万亿元,年均GDP增速超过20%,人均GDP位列全国第一。如果说改革开放造就了深圳,那么深圳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
文章指出,今天的中国需要新一轮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打造一个全新的现代化示范高地,既要引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也要将这种新模式复制到全国。具有创新基因,又有足够经济积淀的深圳再次被推到了前台。经济上,深圳GDP总量跻身亚洲城市前五,位列全球城市30强;科技上,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超过2万件,占中国总量43%,诞生培育7家世界500强企业;生态上,深圳领跑中国出台生态控制线,建设了近千座公园,PM2.5年均浓度居中国大型城市最好水平;民生上,2019年深圳在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九大类民生领域支出3013亿元,占总支出的66.2%;法治上,常年在市场文化浸淫下,个人和企业具有很高契约精神和法治意识。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深圳势必须承担起更大的改革开放与创新使命,通过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创新,激发新的发展活力,担当起中国下一轮改革试验的重任。尤其是,在当前国内外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处于中国改革开放与创新前沿的深圳,更需要拿出创业创新的精气神,做好表率,将改革开放与创新推向纵深。
深圳的探索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诸多经验和启示,比如,稳妥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尊重市场力量,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嵌入全球价值链,按照国际规则“打篮球”;以人文本,培育多样化的创新人才,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等等。
今天,在中国推动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浪潮中,昔日的“先行者”已经再度先行。与此同时,自贸区、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等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下的弄潮儿,也正乘风破浪、阔步向前,深圳等特区的发展经验则将提供宝贵镜鉴。
文章最后说,放眼全国,更开放、国际化的中国城市,正因地制宜地探索新经验、新路径,打造出自己的“特”。苏州发挥自贸试验区的优势,为率先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闯关探路;北京总体规划明确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上海计划到2050年全面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不断涌现,历史的大舞台上,越来越多的“深圳”将书写新的更大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