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3月3日电/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银保监会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帮助中小微企业,其中有一项是微调监管政策,提高容忍度、灵活性并增强针对性。
经济日报发表专栏作者谭浩俊文章表示,应当看到,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既能够提高中小微企业现存债务的展期、续贷力度,防止资金链断裂,从而支持企业发展,也更加有利于银行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银行救企业,实际上也是救自己。如果在特殊时期不采用特殊手段支持中小微企业,而是仅凭企业自身的力量去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一些企业就很有可能出现损失巨大甚至倒闭破产的情况。从某种角度来说,如果企业因疫情造成资金链紧张,银行不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就容易形成实质性的不良贷款。相反,如果银行能够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帮企业一把,多数企业就可能缓过气来,走出困境。
文章称,银行要帮助哪些中小微企业,应当是有条件的,前提是明确区分企业不能还本付息的具体原因,同时也应有期限的要求。比如,对于那些产品没有市场、技术没有优势、管理没有水平、老板没有信誉的企业,不管有没有疫情发生,都不应当支持。为此,银行一定要把握好尺度、掌握好分寸、运用好手段、分配好资源,优先解决那些疫情前经营正常,疫情发生后现金流紧张、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微企业来说,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次疫情带来的机会,积极有效地利用政策,让企业进行一次真正的大转变和大提升。这不仅会让它们尽快克服眼前的困难,而且将为今后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对银行来讲,既然中央已经提出了目标和原则,监管机构也给予了非常明确的态度,那就应当严格按照要求去做,给中小微企业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
文章强调,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银保监会采取了一些临时性、阶段性措施,鼓励银行对受困中小微企业进行帮扶,但这并不是放松监管标准,依法监管、合规监管、审慎监管没有任何改变。受疫情影响遇到困难的企业,其还款期限仍然是有条件的。如果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恢复后依旧不能还本付息,那就必须按照贷款分类办法记入不良。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是为了帮助企业解燃眉之急,那些原本就该被市场淘汰的企业和项目,依然会被淘汰。
就当下的情况来看,不良率短期内会小幅上升。为此,一定要客观理性分析监管机构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的含义,把握好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大局。对银行业来说,要不断优化相关政策措施,真正形成与企业的良性互动,使它们能够切实享受到政策的暖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