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2月6日电/12月4日,由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与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举办的以“三重挑战下的信用展望”为主题的2020年信用展望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诚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毛振华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增速放缓、韧性犹存下的底线思维》的主旨演讲。毛振华在演讲中详细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指出在趋势性因素与短期因素叠加、国际与国内不利因素强化的作用下,2020年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回落,但经济运行仍有一定韧性,对2020年经济增长无需过度悲观。毛振华还对当前宏观政策选择提出了建议,认为宏观政策应避免再走过去十年加杠杆稳增长的老路,而是要做好增量改革,在具体的政策选择上坚持稳增长、防风险双底线思维,重点推进兼顾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高股本率等改革措施。
在演讲中,毛振华首先对金融危机以来的政策演变进行了简单回顾。毛振华指出,金融危机后经济刺激政策虽然为中国经济发展赢得了难得窗口期,使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低迷期实现了错峰发展,但也导致债务风险不断累积。在此背景下,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宏观政策转向以防风险为重心。但是,2018年中美贸易冲突导致经济运行外部复杂性上升,出于对中国经济难以承受内部去杠杆与外部大国博弈双重压力的担忧,宏观政策再度侧重于稳增长,并延续至今。
毛振华认为,从2019年前11个月的经济运行来看,2018年以来的稳增长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虽然今年经济持续下行但已经好于去年底市场的悲观预期,从中长期视角来看经济增速只是回归到2010-2019平均下降的趋势之中,并没有出现超出平均趋势之外的下滑。但毛振华同时提醒,2019年经济运行中所出现的增速放缓与结构分化加剧态势依然值得高度关注。
毛振华重点展望了2020年宏观经济形势。毛振华认为,2020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一方面,导致中国经济下行的趋势性因素并未出现明显改善甚至存在恶化的态势:中美贸易冲突和全球经济继续走弱决定了全球化红利处于快速下滑期:工业利润的持续负增长以及制造业份额的持续下滑说明了作为中国经济传统动能之一的工业化红利递减不仅没有止跌,反而在近期出现加速的态势;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流动人口负增长以及储蓄率持续下滑说明人口红利依然处于加速递减期;改革攻坚期决定了新一轮的改革红利还没有完全出现,特别是民企信心仍有不足,民间投资低迷,经济增长内生动能较弱。另一方面,经济短期走弱因素依然存在,基建投资受制于地方政府收支压力回暖幅度有限,“房住不炒”基调下房地产投资面临融资约束,固定资产投资难有明显起色,消费受到居民部门收入增长放缓与债务压力加大的双重制约,全球经济走弱与中美博弈下出口仍面临不确定性。综合来看,在趋势性因素与短期因素叠加、国际与国内不利因素强化的作用下,2020年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回落。但毛振华同时提醒,中国经济运行仍存在一定韧性,政策稳增长作用将持续显现,库存周期已接近底部或将迎来触底反弹,随着风险的逐步化解金融环境有望继续改善,消费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将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的韧性,因此对2020年经济增长也无需过分悲观。
在当前的经济下行期,如何选择合适的宏观政策?毛振华认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分析过去四十年中国经济取得成功的原因,或许有助于为当前问题找到答案。毛振华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成功大致可以归纳为四方面经验:在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短缺经济时期,改革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改革”是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经验;在本世纪初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中国加入WTO后积极向世界展开怀抱,“开放”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二重经验;在金融危机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通过“债务—投资”驱动模式稳增长,对未来需求的透支是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保持较为平稳增长的重要因素;此外,九十年代末以来,针对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我国与创新相关的体制机制设计逐步落到实处,以率先模仿为主的创新对中国经济增长同样产生了重要贡献。毛振华表示,当前仍属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期,宏观政策的选择尤其需要重视过去四十年发展的政策得失,“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毛振华提出,不能再走过去十年加杠杆稳增长的老路,避免再度依托国有企业稳增长,而是要做好增量改革,要坚持把短期调控与中长期目标向结合,推动中国经济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在具体的政策选择上,仍需坚持稳增长、防风险双底线思维,重点推进兼顾稳增长与防风险的改革,如将提高股本率作为基本国策、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等。
来源:和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