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5月15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内,中国科学家团队展示通过“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制备光量子计算芯片的过程。(新华社) |
中评社香港11月25日电/中国量子研究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将极大提高处理速度,彻底改变量子研究,幷最终可能为研发比现有技术快10亿倍、甚至1万亿倍的超级计算机铺平道路。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1月21日报道,根据中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中国建立了世界上一些最大的量子研究设施——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大幅减轻计算存在于亚原子量子届的粒子间奇特联系性质的耗时任务。
根据本月发表在美国《物理评论快报》周刊上的一篇论文,现在中国的一个研究团队证实,机器学习技术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准确性评估粒子之间的联系。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粒子之间的不同联系使它们适合不同的任务。除了量子纠缠之外,粒子还可以通过量子导引(这种矛盾现象以“薛定谔的猫”最为人熟知)或贝尔非定域性(该概念称在某些情况下粒子的性质可以通过对其测量而改变)发生联系。
大多数量子设备——从用于超安全通信的密钥分配网络、超快量子计算机到用于隐形飞机探测的量子雷达系统——仍然极其不适用,因为现在确立粒子之间联系的性质需要大量处理时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大)该研究首席科学家李传峰教授说:“它的工作原理就像分离矿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于安徽合肥。
李传峰说:“人工智能告诉我们一种矿石是否含有金、铁或铜,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达到不同的目的。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到目前为止,量子研究人员一直需要测量完整一套物理性质来确定粒子之间联系的类型。这是一项艰巨而耗时的工作,当粒子数量增加时,工作量就会成倍增加。
这种方法将大大增加量子信息处理的资源供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