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脱贫攻坚重在激发内生动力
http://www.CRNTT.com   2019-11-14 08:26:31


  中评社北京11月14日电/前不久,河北省深度贫困县最集中的地区、河北省扶贫攻坚主战场的张家口市传出消息:经过不懈努力,该市将在年内实现8个贫困县和南山区脱贫摘帽、747个贫困村出列、9.29万贫困人口脱贫。从2014年以来,该市已累计减贫83.3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0.56%下降到3.66%。

  张家口这个深度连片贫困地区取得的相关脱贫成绩,除了各级党委政府持续加大扶贫攻坚投入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内生动力的变化,贫困人口在思想深处将“要我脱贫”变成了“我要脱贫”。当地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的过程着重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强化宣教培训催生内生动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一些区域之所以产生贫困人口,除了自然环境恶劣、相关投入不足等因素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农民群众由于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的落后,思想认识和谋生手段严重欠缺,缺乏脱贫致富的底气和能力。要改变这种情况,扶贫攻坚工作就应该立足于全面发力,尤其是不能缺失扶贫扶志、扶贫扶智这两个关键环节。据了解,张家口在抓扶贫攻坚工作中,立足于农民“缺啥补啥”的原则,通过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新时代新农民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开设了讲理想信念、讲政策措施、讲科学方法、讲致富本领等课程,对农民群众进行专业教育和技术培训,让农民群众开了眼界,长了本领,多了信心。

  二是健全保障机制保护内生动力。要让农民群众在脱贫攻坚中保持内力充沛,完善保障农民内力的保护机制至关重要。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地方的脱贫攻坚工作多为直接的物质扶贫和资金扶贫,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懒人气息,有些人还“我贫穷,我光荣”,进而形成了“等、靠、要”的不良风气。据悉,张家口健全扶贫攻坚分配机制,主要集中在两个“最大限度”。一是最大限度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吸纳进农业产业化生产进程,让没有致富门路、难以与市场对接的贫困户,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化组织闯市场;二是最大限度将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安排进公益岗位队伍,让贫困群众通过自身劳动改变家庭贫困面貌,同时助力乡村人居环境改善。通过这两个“最大限度”的实施,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某些贫困群众“等、靠、要”的不良风气得到有效遏制。

  三是创新帮扶载体激发内生动力。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脱贫攻坚载体,用好相关载体,有利于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张家口市各县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计出不少助力农村扶贫攻坚的载体。比如,评选自主致富标兵,举办贫困群众劳动技能大赛,评选四星级农户、爱老敬孝家庭、五星级家庭,开办爱心积分、好人好事积分超市等,为全市扶贫攻坚创造了非常浓厚的环境氛围。张北县玉狗梁村是一个极度贫困村。3年前,这个不到200户的村庄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5户254人,其中因病致贫占了60%左右。扶贫干部引导村民积极参加健身锻炼,坚持两年后,该村村民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全村因病致贫发生率减少了一半多。

  张家口把培养内生动力作为提高精准扶贫的总抓手,注意把扶贫同扶智、扶志结合,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激发了全市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创业创造的内生动力,其中的好经验值得借鉴。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宋美倩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