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4月23日电/《2020年4月21 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19)》蓝皮书。该蓝皮书分基础设施、经济贸易、科技创新、人文湾区和三地合作等五大版块,以大量数据、翔实素材和现实案例全景展示了2018、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展情况,对大湾区发展重点、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提出政策建议,对大湾区建设实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该蓝皮书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袁俊主持发布,广东省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本书执行主编邓江年博士介绍蓝皮书主要内容。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从全局高度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擘画蓝图。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的印发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全面推进实施阶段,“四梁八柱”已经被搭建起来,朝着迈向充满活力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稳步前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是要体现世界级湾区的时代代表性和“稳二进三”的发展阶段性,增厚先进制造业底色,提升科技和金融话语权,强化港澳优势和特殊作用。在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统一协调下,粤港澳三地在协调机制、互联互通、制度衔接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香港特区政府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澳门特区政府成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委员会。广东省出台《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和《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形成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施工图”和“任务书”,强调要举全省之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周边江西、湖南、广西、云南、海南等省份前后出台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实施方案和指导文件,形成了齐头并进、热火朝天的大湾区共建态势。
蓝皮书指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规则衔接是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以5G和轨道交通为代表的新基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重大交通通道的通车进一步缩短了大湾区内各城市间的通勤时间。粤港澳大湾区优势互补的产业和空间协作进一步加密,正由“制造-贸易”的合作发展到智能制造、科技研发、金融货币等多领域深入合作阶段,在数字经济、跨境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方面也探索了更多合作空间。粤港澳大湾区的空间结构演化正由“点-轴”渐进到“核心城市带动及都市圈化”再到“多中心网络化”的新阶段,朝着“四核联动、外拓西进,开放高效”的“多中心并联式”总体结构继续迈进。落马洲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将军澳工业屯的“数据技术中心”和“先进制造业中心”等重大科技合作平台突起,广深港澳科技走廊建设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初具雏形。面向满足人民群众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生活诉求的人文湾区加快建设,港深莞惠、澳珠中江、广佛肇三大旅游黄金圈层基本成型,涵盖老年人、残疾人、青少年的社会工作协作机制初步试水,高水平人才交流合作平台-粤港澳大湾区智库联盟成立,覆盖多元制度区域的公共服务体系正在建立中,开放互动、共同发展的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中建设大湾区,既要有高瞻远瞩的世界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意识,也要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既要有深圳这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担当优秀范本的“点”,也要统筹湾区三地各级政府和各类建设主体共筑全面发展的“网”;既要注重湾区内部综合实力的“内力”提升,也要积极争取与泛珠三角区域对接融入的“外力”汇集;既要谦虚借鉴国内外其他湾区的成功建设经验,也要突出粤港澳大湾区的阶段性与本土性。尤其在当前新冠肺炎病毒全球危机中,更要全面审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辩证看待“危”“机”关系,让粤港澳大湾区行稳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