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5月23日电/网评:接过袁隆平的“接力棒” 让更多“新农人”走向祖国大地
来源:东方网 作者:陈娜娅
2021年5月22日,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生命之钟,定格在了夏初时节的明媚午后。这个以往总与重大技术突破、与国家战略部署、与鲜花与敬意一起登上热搜的名字,这一次,却用“永远的告别”留下了他对这个餐后的世间“最后的温柔”。
有网友说,每个历史时代都会有与我们同时期的熠熠闪光的人物陨落。霍金走了,或有人不懂时空;金庸走了,或有人不懂武侠;可是我们知道,再笨的人,也要吃饭。袁隆平,就是这样一个把自己的一生与“吃饭”这件看似简单又最不容易的事业紧紧绑在一起的“追梦人”;是一部到了90岁还笑称自己“90后”的“永动机”;是一位直到入院前还心心念念要下田看看,“绝不愿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中国“老农”。
越是简单,越是美丽;越是质朴,越是动人。在听闻袁老离世的消息后,无数人在留言区向他汇报,“袁爷爷,我今天没有剩饭”;诸多青年学子在评论区写道,“他走后,我们都将是他”。是的,天体纵然会陨落,但曾因其照耀而迸发的新生命却会蓬勃绵延。70多年前的北大荒,年轻的农垦人跟随父辈的步伐,用艰苦奋斗、勇于开拓、无私奉献的精神创造了中国农业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如今,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产业形态升级的关键时期,祖国正呼唤更多知识青年接过袁老的“接力棒”,成为富有朝气、堪当大任的“超级新农人”。
民以食为天。无论技术如何发展、科技如何进步,农业始终是国之大计,是战略根本,是抵御风险挑战的底气所在。有些年轻人从小生长在城市,不了解农业,对农垦的认知或还带有一定的刻板印象。殊不知,随着5G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智慧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已经成为年轻人可以大展拳脚的广阔舞台。袁老在逝世前一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上,就专门深情“喊话”中国青年,希望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科研,发展壮大祖国的现代农业。老一辈“农人”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将“杂交水稻”这样的前沿技术交付于手,新一代“农人”又有何理由不传承精神,接续奋斗。
农业是根本,青年是希望。带动农业向信息化、市场化、现代化快步迈进,是时代赋予年轻人的新使命。守护住“一日三餐”里的烟火气,让所有人都远离饥饿,不会也不该只是袁老一个人的梦。虽然从今天起,中国的土地上无法再看到一位“90后”的“播种人”,但他播在每个人心头的种子,将化作千千万万个“他”,继续他“禾下乘凉”和“走向全球”的粮食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