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方精云(中评社 卢哲摄) |
中评社香港8月16日电(记者 卢哲)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方精云15日在香港大学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谈到,虽然近几十年来中国各季节温度均显着上升,全球陆地表面(不包括南极洲)年降水量显着增加。但“极端天气增多”这种说法暂时不能够说有客观数据支撑,更多的可能是因为网络传播便捷而带来的主观感受。方精云认为,结合自然气候变化和城市的发展,城市建设和规划仍需要调整应对,在规划设计上需要有生态学的理念,注重环境及生态多样性。
当日,香港第二届全国生态日启动礼及研讨会在香港大学举行,就内地及香港特区的生态文明理念、生态保育政策和措施作交流。
方精云长期从事全球变化生态学、植被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遥感等方面的研究,是我国陆地碳循环研究的奠基者、生态学科的领军人物。在当天的研讨会上,方精云在题为《变化气候下的中国生态特征及生态保护》的演讲中提到,中国四季均温变化:1982至2020年各季节温度均显着上升,其中春季增温最快,每10年增加0.53℃,其他季节基本相同,为0.36℃/年。近40年来,中国年均温增速略高于全球陆地表面的平均增幅(0.4 vs0.3C/10年;不包括南极洲)。全球陆地表面(不包括南极洲)年降水量显着增加,中国略有增加,但波动很大。
在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方精云谈到这两年备受关注和讨论的“极端天气增多”的议题。方精云认为,极端天气增多现时较多的是主观上的感觉,暂时不能够说有客观数据的支撑。方精云说,确实这一两年大家观感上会觉得极端天气增多了。“但实际上可能过去也有,现在可能因为有网络和媒体的各种报导,传播面比过去广了很多。比如暴雨导致了地铁或地下停车场受淹,引起很大关注,但可能早几年雨量也是很大,但当时没有这么多地下的建设,受影响就感觉没有这么明显。所以单纯一昧地说极端气候增加了,对这个说法我自己还是有疑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