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9月14日电/自由市场是香港赖以成功的基石,但自由过了头就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造成市场畸形及社会不公,需要政府以“有形之手”介入纠正。特区政府去年为遏制楼市升温而推出的六大措施陆续兑现,其中空置税草案昨日正式刊宪,待立法会秋后复会就展开立法程序。此举有助及时增加房屋供应,理所当然地受到主流民意的热烈支持。
房屋严重供不应求是老生常谈,最令人愤怒且无奈的是,一方面无壳蜗牛望楼兴叹,㓥房遍地开花;另一方面发展商推出的新盘中,不少货尾逾年未有卖出。有些楼盘甚至十多二十年还没有卖完,更夸张。这就造成“有人无楼住、有楼无人住”的怪象,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引起很大民怨。
对于楼盘空置问题,发展商总有一套说词,譬如大单位卖不出、货尾位置不好、市况有波动,总之不是“故意”。唯在很多市民的眼中,发展商是刻意“捂盘”不卖,善价而沽,力求赚尽最后一分钱,罔顾社会利益。
建楼是一盘生意,企业要盈利本来无可厚非。然而,自由市场非绝对,当市场出现了不正常情况,政府干预就是天经地义。连串楼市“辣招”固然是干预,空置税亦如此。英国、法国、澳洲、瑞典等国家早就推出空置税,纠正市场畸形,香港借他山之石以攻玉,谁曰不宜?
更何况,香港楼价及租金均高居全球第一,楼市畸形亦是最严重,原因之一就是政府一向将自由市场奉为金科玉律,干预得不够。现在推出“空置税”,势必触动既得利益的奶酪,有人反对不出奇。未来草案提交立法会审议时,也必遇阻力。对特区政府而言,应始终把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该立法时就立法,该出手时就出手。
据差估署数字,全港楼宇空置率达百分之三点七,比例不低。有专家估计,全港楼宇空置达数万个,私人楼空置问题比公屋更严重。若能及时供应市场,何异于及时雨。最重要的是,特区政府就空置税立法,既是爱民如伤,也是展示强政励治的姿态,证明政府不存在向既得利益“跪低”甚至“官商勾结”问题。商界若能支持空置税,也有助清洗“唯利是图”的负面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