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创新仍是焦点
《意见》为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确立了五大战略定位,即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和可持续发展先锋。其中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为五大战略定位之首,也是其他战略定位的重要基础,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意味着在未来30年,创新驱动仍是核心焦点所在,且增加了示范带动的新功能。
目前深圳在以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也是未来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的核心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深圳在地自创模式具有强大生命力,这也是近期中美科技战中深圳能立于不败之地的主要原由。从全球经验看,科技创新存在两种模式,一是在地自创模式,即以本国/本地自主创新为根本,在原始创新和技术开发等环节都立足于自已,如欧美、日本和韩国都是这种模式,虽需时较长,投入较大,但拥有自主技术产权,发展潜力无限。二是平台引进模式,即设立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平台,希望引进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创新科技,发展本地创新产业,如香港和新加坡都采用这个模式。但由于欧美各国对尖端科技看管极严,不会随意拱手相让,因而这一取巧走捷径的模式,其实很难成功。
从根本上讲,采用在地自创模式源于深圳的创新意识和理念,领导层和各区政府基于深切的社会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引领改革发展潮流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而主动作为。深圳科技产业的崛起,主要依靠本土企业的培育发展、政府政策的引导推动以及科技与产业的密切对接,依靠内源型经济的发展壮大,使开放型创新体系得以建立,并且不断完善。与此同时,以企业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使深圳走出了一条市场导向的创新之路,从另一个层面推动深圳自主创新不断迈向新台阶。此外,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也发展很快,2018年文化及相关产业提供的增加值达到1561亿元,占GDP的6.4%,相当于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18.8%,为深圳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丰富了深圳创新型经济的实质内涵。
但也要看到,作为全国创新型城市,深圳既面对全球新兴产业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也受到发达国家先进生产力和发展中国家低要素成本的双重挤压,需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方面,今后5-10年是全球产业变革的关键时间节点,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掀起,以新一代资讯、生物科技、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发展格局将逐渐形成,新兴产业将成为国际经济、贸易和投资的主导力量。麦肯锡公司预测,到2025年仅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先进机器人以及新一代基因等12项重大技术的突破,每年就将产生14-33万亿美元的直接经济价值,从而给深圳到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的创新型城市、以及到2035年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另一方面,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日趋激烈,欧美诸国纷纷制订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争夺创新产业的制高点,深圳面对的竞争有增无减。更重要的是,中美已进入战略搏奕新阶段,美国对中国发起史无前例的科技战,重点打击深圳的中兴、华为等高科技企业,为深圳科技创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设置了重重障碍。加上深圳高等教育发展不足,基础研究是其最大短板(华为等少数企业除外),对比美国硅谷、日本东京等创新平台,还有很大的改善及提升空间。为了化被动为主动,也为了增强发展后劲,《意见》要求深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走在全国前列,并向全国提供有益的经验。
在此大方向下,未来国家将采取一系列极具针对性措施支持深圳:(1)在研究开发方面,将加快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同时支援深圳建设5G、人工智慧、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生命资讯与生物医药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探索建设国际科技资讯中心和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2)在对外开放方面,支持深圳具备条件的各类单位、机构和企业在境外设立科研机构,推动建立全球创新领先城市科技合作组织和平台。(3)在人才引进方面,支持深圳实行更加开放便利的境外人才引进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允许取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国际人才在深圳创办科技型企业、担任科研机构法人代表等等。
目前在美国发动的世纪科技战中,以华为为代表的深圳高科技企业尚能站稳脚跟,而且愈战愈勇,未来有国家政策的加持和护航,深圳应能牢牢抓住新一代技术大浪潮,协助国家更好地掌握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动权,其发展前景当可看好。预计到2025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 (包括新一代资讯技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海洋经济和新材料等七大产业) 增加值将达到1.7万亿元,占GDP比重将升至42%,科技创新能力将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准;到203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将进一步增至3.8万亿元,科技创新能力更将与硅谷并驾齐驱,成为全球最顶尖的创新型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