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向记者表示,上述计划融资规模的节奏还算正常。实际上,最近这两年,每年银行通过各种资本工具融资规模都超过万亿元,平均到单季就是4000亿元左右。现在可能是因为处于开年阶段,银行披露比较多一些。
寻求IPO、定增等可能成主要选择
银行补充资本工具包括上市、定增、配股、优先股、二级资本债,以及这两年新出的永续债和转股型资本债券。不同的工具,对应银行不同的资本层级。
去年发行规模最多的是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特别是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超过万亿元。一个明显的情况是,去年大行扎堆发行二级资本债,而且基本都是大手笔。
在廖志明看来,这除了为补充二级资本外,还可能是这些银行此前发行的债券到期续借。上市银行最早发行二级资本债是在2015年左右,这类债券期限结构一半是“5+5”,发行的资本工具到了主动赎回时点。
相比发债融资,其他融资工具,本身难度比较高,实施期限也长。比如,通过上市融资,很少有银行在一年之内能完成的。而定增、配股等再融资方式,也要谨慎考虑二级市场情况,所以这些年上市银行通过定增、配股等方式融资,其实并不多见。
在受访人士看来,今年情况可能有些不同。受去年疫情影响,银行盈利降低,通过利润留存补资本,有一定压力,同时不良贷款大幅反弹,需要消耗不少资本,对于核心一级资本的渴求度胜于往年,能够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上市、定增、配股等融资工具,更为关键。
国盛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马婷婷根据去年上市银行半年报测算,在维持现有各级资本充足率的情况下,股份行中,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缺口分别达320亿元、281亿元、201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