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路线图出炉
http://www.CRNTT.com   2020-04-18 09:55:51


 

  民盟中央经济委副主任、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认为,从长远来看,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符合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要求;从近期来看,这对于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满足民生需求具有现实作用。《重点任务》最大特点是政策的系统性较强,既提出了重大项目安排意见,也注重体制机制的形成与完善;既重视城市群、都市圈、大中小城市等,也重视重塑城乡关系;既重视规划、建设,也重视城市治理。

  城市落户限制进一步放宽

  到2020年实现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是新型城镇化重要目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探索推动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在《重点任务》中,这一要求也得到了体现。比如,督促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推动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基本取消重点人群落户限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城市便捷落户,等等。

  “《重点任务》是对去年户籍分步有序放开政策的具体落实,将各项具体任务明确落实到各个责任部门,使其能够尽快落地和发挥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认为,目前围绕户籍制度改革和城乡融合发展已经形成共识,但仍然需要打破既有制度性障碍和体制壁垒。此次政策明确了哪些城市、哪些人群可以落户,并下达了明确的要求和时限,有利于各地尽快落实政策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重点任务》特别强调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推动城镇公共服务的普及和普惠,这对于打破‘身份壁垒’,让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可以公平享受各类基本公共服务有很大帮助。”马亮认为,运用信息化手段建设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平台,按照常住地来管理居民的公共服务准入问题,对于降低行政负担和提升民众的获得感大有帮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