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杨靖:里斯本大地震与康德哲学转向
http://www.CRNTT.com   2020-07-02 10:41:55


  中评社北京7月2日电/正如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所言,“康德的早期著作较多涉及科学,而较少关系到哲学。”1755年,康德(1724-1804)发表日后被视为他最重要的科学著作《自然通史与天体理论》——尽管其中提出的“星云假说”要早于拉普拉斯(1749-1827),但由于作者籍籍无名,很长时间这一著作在科学界几乎无人问津。同时,更少有人留意到:该书的出版与里斯本大地震恰好在同一年——在此之后,康德的学术研究由自然科学更多转向广义的哲学(包括伦理学与政治学)。而康德的这一转向,在德国以及欧洲启蒙运动思想史上亦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个中缘由,颇值得探究。

  里斯本大地震与十八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历史进程关系重大,这一论断已是当代西方史学界的共识。大地震最直接的后果,是原本内外交困的葡萄牙海洋帝国经此沉重打击,最终走向解体。与此同时,随着阻碍自由思想传播的天主教耶稣会(及其所属宗教裁判所)被取缔,该国的思想启蒙运动逐步与英法等国接轨,神权(或教权)逐步由新兴资产阶级掌握的世俗权力所取代。以庞巴尔侯爵(1699-1782)为首的改革派在整肃教皇派政治对手之后,放手推动葡萄牙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全方面变革。正是这些变革,将落后的葡萄牙引领走上早期现代化之路。而放眼欧洲范围,这一事件在“文人共和国”内部引发的争论则标志着启蒙运动中弥漫的乐观主义精神的终结。

  众所周知,西方文明的重心自中世纪后期开始从地中海向大西洋转移,而葡萄牙地处地中海与大西洋的接合部,首都里斯本港更是进出地中海的咽喉要道。照葡萄牙历史学家J.H.萨拉伊瓦的看法,中世纪后期的地中海是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对峙、斗争和相互渗透的分界线,而葡萄牙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先进的航海、造船技术,也为它早于其他欧洲国家向海外扩张提供了有力保证。时至十八世纪中期,尽管海外殖民的势头有所减缓,葡萄牙在欧洲仍具举足轻重的地位,直至大地震来临。

  地震固然是天灾,但并非无迹可寻。早在地震前近半个世纪,德国思想家莱布尼茨(1646-1716)在他的哲学名著《神义论》(1710)中便做出预言:“一个卡利古拉(Caligula),或一个尼禄(Nero),祸害比地震大得多。”——他暗讽的是葡国历史上第一位实行绝对专制的国王若奥五世(1689—1750)。而在地震前一年,即1754年8月,英国小说家亨利·菲尔丁在游览里斯本后称之为“世界上最肮脏的城市”——尽管后者当时是仅次于巴黎、伦敦的欧洲名都,并以富庶繁华着称于世。当地贵族、教士阶层的骄奢淫逸给这位“英国小说之父”留下了深刻印象——“肮脏”一词绝不单指里斯本的街道而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