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待俄罗斯“威胁”上,欧美之间的感受与立场各异,随着美国战略向亚太地区转移,欧盟战略自主性将更为强烈,以维护欧洲的利益。
特朗普时期严重损害了欧美传统同盟关系,刺激欧洲加速启动自主战略。拜登上台以来,欧美在应对气候变化等诸多全球问题上存在共识,双方关系有所恢复。尽管欧美在价值观立场相近,但在经贸和全球治理上却存在诸多矛盾,欧盟内部存在强大的反全球化力量。
欧美双方经贸领域利益不同,分歧依旧:主要涉及汽车和商用飞机关税壁垒、北溪2号项目、数字税等。欧美双方在尖端技术、数字领域、经贸上的竞争仍实质性存在。在战略安全领域,欧洲对美国的不信任感越来越强烈。
在英国与法国、美国与德国、美国与土耳其之间发生分歧,美国采取了袖手旁观的态度,以坐收渔翁之利。
实际上,美国既希望德国、法国、英国、土耳其在内的北约国家,和美国一起对美国霸权构成威胁的俄罗斯进行打压、制裁,又希望俄罗斯能够反过来“削弱”德国、法国、英国、土耳其、欧盟,以达到防止德国、法国、英国、土耳其、欧盟未来成为美国“劲敌”的目的,从而继续保持美国的主导地位。
欧盟“印太”认知既与美国主导的美日澳印“四国机制”存在一定的联系:2021年3月,美国新政府发布《临时国家安全战略指南》,首次将欧洲和北约盟国与印太盟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与印度等一起,纳入应对中国崛起所需构建的“全球联盟和伙伴关系”之中。《欧盟印太合作战略报告》从欧盟整体上回应了美国的呼吁,并在以下方面呼应了美、日、澳、印“印太战略”。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上,美欧标榜一致,在针对印太的军事合作与行动上,美欧遥相呼应。欧盟在防务和安全方面,无法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但欧盟“印太”认知与美日澳印“四国机制”又有本质性的差异:
美国积极鼓噪的“四国机制”实质上是一个遏制中国发展的偏军事性质的联盟,但欧洲版“印太战略”强调中国是欧洲合作的关键伙伴,欧盟的印太战略更具包容性与平衡性,认识到有必要在共同关心的问题上与中国接触。这是“四国机制”与欧洲版“印太战略”最大差异!欧盟版“印太战略”合作优先,促进合作是欧盟对印太地区政策的核心。尽管美国新政府积极利用四国机制,以期发展成一个抗衡中国的联盟,但由于四国间差距短期内无法弥补、印度本身实力孱弱加上新冠疫情在印度严重恶化,目前无法形成真正的军事联盟,仍停留在四国联合军事演习等低层次上,无法深入发展下去。
欧盟自主战略将会长期延续,并进一步强化,欧美之间分歧依然存在:欧盟“印太战略”是一个以欧盟为主体的战略,而不是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北约战略。欧盟主要国家领导人一直坚持欧盟的独立性与主体性,从而与四国在印太认知上存在差异:在“印太战略”推进方面,欧盟参加美日澳印对中国的军事围堵可能性并不大。但是美国拜登总统上台以来,强调“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积极拉拢欧洲国家,也跟随美国以所谓“新疆人权问题”制裁中国,表明欧盟对华“政经分离”立场有所松动。
而且,欧盟关注的重点与美国大不不同,多边合作、卫生安全和抗击疫情成为欧洲主要国家关注的重点,欧盟在经济上将可能与中国加强合作。
在全球新的地缘博弈局面中,中美关系依然是当代国际关系的主轴。中国正成为欧美跨大西洋关系的调整变量,对华态度如何将成为跨大西洋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中国是欧洲最大贸易伙伴,也是欧洲公司进行外国投资的重要目的地。欧盟主张在经济竞争领域要比美国的立场更为温和。欧洲利益并非通过与美国立场保持一致与中国抗衡,而更努力通过优先考虑多边主义。尽管欧洲一直坚持战略自主性。在中美之间不会选边。但目前欧洲与美国之间能达成共识的话题日趋增多。2021年6月在比利时举行的美欧峰会取得了积极成果:双方就持续长达17年的波音公司和空中巴士补贴贸易争端取得了重大突破,暂停为期5年的报复性关税,缓和美欧贸易冲突以专注于应对中国新兴商用飞机工业所构成的威胁。同时,美国和欧盟达成了对抗中国“非市场惯例”的协议。加拿大和欧盟也启动了一项新的伙伴关系,以确保关键矿产的供应链,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推动就业和应对气候变化。使欧盟的进口多样化。与此同时,欧洲与中国的冲突会上升。
由于新冠疫情全球蔓延,欧洲又出现了第二波反弹,使欧洲经济“雪上加霜”,欧洲经济的复苏需要中国市场的推动,中国不断向好的经济复苏态势和中国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可以促使欧洲与中国开展更多的经贸合作,互利双赢。欧洲国家对华经济相互融合度不断加深,也就直接决定了欧洲国家对中国的政策走向。因此,欧洲版的“印太战略”对华遏制程度将不得不大打折扣。中国应利用“一带一路”项目与欧洲国家发展战略相对接,加大与欧洲国家的经贸合作,主动推进中国与欧洲各国的务实合作,最大限度地破解欧盟版“印太战略”中对中国不利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