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起来,俄罗斯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关系大体上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俄罗斯希望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向东扩张缺乏敏感性,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希望北大相关组织把俄罗斯作为一个特殊的战略伙伴,期望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改变自己的战略,成为欧洲方面和平稳定力量。可是很显然,叶利钦的春秋大梦彻底破灭,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把俄罗斯塑造成为战略对手,并且针对俄罗斯制定了一系列向东扩张的计划。
1995年9月20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制定了向东扩张的第一阶段计划,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明确表示,俄罗斯准备建立一个类似于华沙条约那样的新军事政治集团,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鉴于俄罗斯总统的强硬态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向东扩张的步伐逐步放缓。可是,形势很快发生变化,1996年俄罗斯国内总统选举,叶利钦选举形势极为不利。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担心,如果叶利钦在选举中失败,俄罗斯共产党上台执政,那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俄罗斯的关系可能需要战略调整。
因此,1996年10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将吸收东欧国家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004年3月,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先后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俄罗斯形成战略包围之势。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不得不调整自己的战略部署,将自己的主要兵力集中在俄罗斯的西部地区。
南斯拉夫战争爆发之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立即投入空中轰炸,迫使南斯拉夫总统放弃抵抗。就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准备进入南斯拉夫地区的时候,叶利钦总统出人意料作出决定,派出自己的空降部队进入南斯拉夫地区,控制该地区重要战略据点特别是机场,以确保俄罗斯在巴尔干半岛军事存在不受影响。俄罗斯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关系进入第二阶段,双方针锋相对,剑拔弩张。
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之后,俄罗斯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关系使得东欧一些国家意识到,如果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那么,势必会影响与俄罗斯的关系。尽管东欧许多国家希望摆脱俄罗斯的控制,但是,他们对于成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俄罗斯战争的前沿阵地产生疑虑。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主要成员国领导人意识到,如果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向东扩张的问题上咄咄逼人,迫使俄罗斯作出激烈反应,那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自身利益可能会遭受重大损害。因此,南斯拉夫战争结束之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虽然强化在克罗地亚等巴尔干半岛国家的军事存在,但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始终保持克制,没有继续向东扩张。
然而,格鲁吉亚战争以及乌克兰东部地区的内战,彻底改变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战略部署。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已经意识到,在美国塑造下俄罗斯已经成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主要战略对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必须继续向东扩张,强化在乌克兰、格鲁吉亚以及中亚地区国家的军事存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迫使俄罗斯从战略进攻变为战略防守。
俄罗斯意识到,自己已经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因此,公开警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不要吸收乌克兰加入,如果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批准乌克兰成为北大西洋为组织成员,那么,俄罗斯将不得不采取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