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中评社 倪鸿祥摄) |
中评社台北11月8日电(记者 倪鸿祥)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7日出席“马习会5周年研讨会”时表示,两岸关系是不对等的竞争,比较小的行为者要比较大的行为者付出更多心力去维护和平与安全;单靠增加自身政经资源与吓阻实力,要付出的总体成本极高,只有降低较大一方以武力改变现状的企图,两种谋略搭配运用,才是较小的一方维持两岸和平稳定的重点之一,“马习会”可说是后者思维下的一种作为。
马英九基金会与文化大学社会科学院7日下午2时𠠰时50分在文化大学大夏馆合办“马习会”5周年研讨会,邀请学者专家分别就“马习会的意义”与“大选后的美中台关系”两个议题进行探讨,马英九出席提出专题演讲。寇健文在第一场讨探“马习会的意义”时“从国际外交看马习会”提出见解。
寇健文表示,从国际外交看“马习会”,不只要看双方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也要看双方没说什么?没做什么?“马习会”的第一个意义是中共同意选择第三国做为在双方领导人会面地点,这突破原认为两岸领导人不应藉助国际场合互动的立场。
他指出,中共认为,领土主权的完整是他的核心利益之一,所以在任何国际活动场合是非常强调的,这也是为何两岸双方在国际场合经常是“零和游戏”。1995年1月30日“江八点”就提出中国人的事我们己办,不需要藉助任何国际场合。1995年4月8日台湾“李六条”指两岸领导人在国际场合自然见面,对两岸关条有正面意义,由双方看法不一,没有会晤的可能,这个背景正好可衬托出“马习会”的意义。
他说,“马习会”上双方领导人以“先生”互称对方,但同时被定调为“两岸领导人”而新加坡实质上就是“另一个国家”,所以实际上的过程,“马习会”已突破过去。
寇健文表示,双方官方虽未言明,但“马习会”具体安排透露出双方“我不能公开承认你的合法存在,但不会否定你实际存在的现实”的意涵。对中共来说,还没放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战略目标,但起码在战术上愿意做出弹性调整,绕开两位领导人官方身分的问题,并对会晤地点做出让步。
他指出,两岸建立初步互信互谅的情况下,周边国家在处理两岸事务的弹性空间也随增加,也能增加“中华民国”以“元首外交”方式拓展国际活动的机会。也就是说,当周边国家不用担心两岸议题会增加其困扰时,会比较愿意与台湾互动。
他说,中共过去长期压缩“中华民国”的国际空间,举凡过境的地点、是否可公开行程?与哪些政治人物碰面?除了访问数量不多的“友邦”外,中共都会计较,非“邦交”国也会顺从中共的压力,或者会采私下活动,非“邦交”国更常回覆“不方便”,这就是考虑到两岸关系的因素造成的影响。
寇健文说,新加坡在安排“马习会”时也非常小心,例如新加坡派员接机时并非同一人,但都是官方代表且不失礼,更重要的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透过脸书公布与马英九茶叙合照。事后中共官方没有抗议,没有报复,官方媒体赞扬“马习会”的举行,就是因为两岸有互信互谅。
他表示,不可否认,两岸关系是不对等的竞争,一大一小,比较小的行为者要比较大的行为者付出更多心力去去维护和平与安全。比较小一方在维护和平安全的谋略不出两大类型,第一类型为增加自身政经资源与吓阻实力,就是缩小双方综合“国力”对比差距,如建立更强大的“国防”吓阻力量、厚植经济实力、对外寻求结盟等等,但只靠这第一种策略负担太重。
寇健文指出,比较重要的是第二类型谋略,就是降低较大一方以武力改变现状的企图;若单靠前者维持和平安全,需要付出的总体成本极高;两种谋略如何搭配运用,适度降低中共动武之急迫性,应该是“中华民国”要维持两岸和平稳定的重点之一,“马习会”可说是后者思维下的一种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