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琉球地位-钓鱼岛主权问题与东亚国际体系的和平改造
http://www.CRNTT.com   2024-05-08 14:26:31


 
  二战后不久,中国内战爆发,国民党政权日渐败北,对美国而言,中国即将“失去”幷“赤化”。在此情况下,美国改变了对日占领和改造方案,转向扶植其成为反共基地。美国对日本方针的转变和对琉球的处置是一体两面。1948年初,美国国务院智囊乔治·凯南访问琉球,提出琉球对美国安全至关重要。麦克阿瑟此时也在构想其“U形岛链”战略:琉球处于其核心环节。他力主美国完全控制琉球群岛。两人事实上确定了美国对琉球“长期占领,绝对控制,琉球国际地位不急于解决”的纲领。〔18〕

  1949年秋,新中国建立。次年2月,中苏订立盟约。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亚洲冷战格局成型。期间,为遏制新生的“共产党中国”和苏联,美国大力扶植日本,将其纳入冷战体系,作为遏制中苏的基地。而且,美国对日本的军事作用日益看重,1950年1月1日,麦克阿瑟发表对日本国民声明,明确表示日本宪法不否定自卫权。朝鲜战争爆发后,在美国要求下,日本开始重整军备。〔19〕

  同期,美国加快了对日和约缔结工作,以使其完全被控制,成为东亚反共桥头堡。如何缔结对日和约是国际重大问题,在冷战格局下,美国开始了排斥苏联、中国的布局,其西方盟国则予以配合。1949年9月9日,英国外交部官员马伯里·丹宁访美,提出日本为美国提供军事基地,换取军事保护,日美订立条约方案。他还提出对日和约可以甩开苏联。这样,对日单方媾和及美日建立安保条约关系方案,获得了西方重要盟国支持。〔20〕

  1951年9月,美英甩开新中国及台湾当局,率领西方集团各国,单独缔结对日和约。美国还和台湾当局、菲律宾等建立协防关系,以此构建起旧金山条约体系。该体系的核心是美军当局对琉球的长期“战略控制”。为化解由美国“托管”琉球面对的国际阻力,同时避免琉球一旦独立,迫使美军撤离场景出现,美国对日和约特使杜勒斯设计了日本对琉球拥有“残余主权”公式,以此欺骗日本、琉球民众和国际社会。〔21〕“残余主权”公式为1971年美国把琉球治权“归还”日本,继续模糊化处理主权归属问题埋下伏笔。

  美国构建起旧金山国际体系,使其成为“遏制”共产党中国政策的物质载体,琉球则成为美军在亚太核心军事基地。中国八年抗战赢得的参与对琉球处置的战胜国权利被剥夺。

  三、旧金山体系的实质及钓鱼岛-琉球压力中心的形成

  旧金山条约体系之下存在着众多领土争端,比如中日钓鱼岛/“尖阁列岛”争端、日韩竹岛/独岛争端、日俄“北方四岛”争端、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间的“南海诸岛”争端等。同时,中国内部台湾问题的国际化、复杂化和旧金山体系也存在无法分割的关系。美国当年故意制造了一些主权归属争议地区,以在东亚各国间“打入楔子”,保卫其支配地位和战略利益。1951年的对日和约故意规定:不签约国的权利,和约不予保护。而日本放弃的太平洋地区领土该如何划界,和约也未明确予以规定。〔22〕和约如此规定,不利于幷非签约方的海峡两岸的中国。

  中日之间就钓鱼岛归属问题的争论浮现于1970年代初。然而,中日之间就琉球归属问题的争论在战后不久就开始出现。关于钓鱼岛的争论,集中在该群岛是属于琉球群岛,还是为台湾岛附属岛屿。在东亚战后国际秩序中,琉球、钓鱼岛政治地位和安全安排的相关争议,加上悬而未决的台湾问题,决定了旧金山体系阴魂不散,东亚仍处在冷战式关系架构之中。琉球地位和钓鱼岛主权问题,根植于美国对华执行何种政策。1971年,当尼克松缓和对华关系时,他仍然强调不允许中国对东亚建立霸权。中日对钓鱼岛主权的争夺,便利了美军继续留驻琉球。美国可以对日本打“中国威胁”牌,保住在琉球的军事基地,对中国,则可以声称“美军在琉球是为了遏制日本”,让中国轻易认可美日安保体制。钓鱼岛争议的长期存在,还可视为基辛格“赏罚结合”外交策略在“罚”方面的体现。美国对华可以缓和关系,但一直留着东亚冷战架构,准备对付中国:台湾问题,可令两岸长期对峙;钓鱼岛问题,可令中日对峙,防止两国和解。〔23〕

  在通晓旧金山体系的实质及其现状基础上,不难看出,钓鱼岛归属之争,实质上是是否把日本过去的殖民、侵略历史纳入主权争议中,还是完全按照19世纪国际法“实效占有”原则,处理领土争议,从而完全抹杀二战中中国的战胜国权利。〔24〕

  日本对所谓“尖阁列岛”的主权依据,一方面是国际法的“无主地”占有原则,一方面是旧金山和约体系的合法性。日本作为主权依据所引用的19世纪国际法是完全西化的法律体系,无法纳入中国历史依据——即它们所说的“前现代的主权”。〔25〕有西方学者鉴于近年中日领土争端趋于严重,建议两国接受国际调查团,举出20世纪初年沙俄和英国之间的“多格海滩事件”的处理办法为例(1904年10月,沙俄军舰在北海误将英国渔船当作日本军舰,开火杀伤多人,两国接受了国际调查团)。〔26〕然而,国际调查团办法幷非治本之策,日本侵华时期出现的国联调查团软弱无力,无助于反击侵略国,历史形象不佳。在中国的历史依据完全不被纳入西式国际法框架前提下,在领土争议中,中国会完全处于弱势地位。

  19世纪国际法的偏颇、中国二战战胜国权利的被剥夺、旧金山国际体系合法性的缺失,使中日东海领土争议,及琉球国际地位问题极为复杂,也很容易激化。2012年,日本对所谓“尖阁列岛”“购岛”造成的风波,迫使中国以加大对钓鱼岛海空巡航应对日本对群岛的“国有化”,此后中国在东海设立防空识别区,以此申明对钓鱼岛的治理,日美则拒绝承认。同年,日本又称中国军舰以雷达照射其驱逐舰,还称日本要打掉中国无人机,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则称如果日本敢于这样做,“等于战争行为”。2013年5月,中国《人民日报》发表学者文章,重申“琉球地位未定论”。〔27〕2014年,日首相安倍晋三把日中海军军力竞争,比作一战前英国、德国海军军备竞赛。〔28〕钓鱼岛争端及琉球地位问题的发展,使中日外交关系降至冰点。

  中国国力崛起及钓鱼岛争端热化,使西方宣扬“中国威胁论”者找到了好素材。他们有的宣称中国会试图恢复“天朝体系”,幷且会以新建立的海权和金融霸权,挑战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地位;〔29〕有的对日本提出建议:仔细思量如何善用日本海军优势地位,使中国海空力量的活动变得困难。〔30〕

  在这一时期,日本政界和各大媒体除申明其主权依据外,纷纷把中国描绘为咄咄逼人、非理性,把日本打扮成理性、平和的“受害者”。实际上,日本害怕在岛屿主权争端中应对不力,失去对华优越地位。日本媒体屡屡强调日本在国际社会的地位要高于中国。〔31〕事实上,2012年钓鱼岛主权争端的恶化,便利了日本进一步对该岛的行政管理与安全布局,方便了其对“集体自卫权”做更灵活解释,以保卫其“主权”。〔32〕

  近年,美日对华关系中鹰派力量藉机加强美日安保体制,强化在冲绳军事基地体系。然而,美、日迁建普天间军事基地等问题,引发冲绳民众反基地运动风起云涌。冲绳面积仅占日本领土面积的0.6%,但承担了75%的美军基地,成为美军从西太平洋到中亚的力量投射中心。当地民众的反美军基地运动,正对美、日东亚秩序发起挑战。〔33〕当前,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处在大变动时期,琉球-钓鱼岛问题的发展使之成为东亚新的压力中心。

  四、大国地缘战略竞争及东亚体系的和平改造

  2012年1月,奥巴马在五角大楼发布《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军事战略报告。报告指出,“虽然美军将继续为维护全球安全贡献力量,但有必要对亚太地区实施再平衡。”此后,美国对该战略展开实施,着力强化亚太核心同盟体系,深化军事布局。〔34〕

  2012年9月,中国各地爆发反日游行,狭隘民族主义一时甚嚣尘上。10月,王缉思发文提出其地缘政治构想:中国应“东稳西进”,在东方规避美日压力,向西扩展地缘政治空间。201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的地缘政治战略由此浮出水面。

  2013-2014年,俄罗斯和西方因为克里米亚半岛危机斗争。普京的外交政策智囊,战略家卡拉加诺夫提出,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收缩,甩下一系列危机区。欧洲500年来对全球的统治终结了。西方要推动北约和欧盟东扩,压缩俄国战略空间,还对俄输出价值观,这是以战胜国对战败国方式对待俄罗斯,必遭反击。〔35〕此后,俄罗斯致力于打破西方制裁。至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与西方国家的对抗升级至前所未有水平。

  近年来中东大乱,欧洲深陷危机,迫使美国主要关注点停留在那里。到2016年时,王缉思判断:“亚太再平衡”言过其实,它虽然对中国造成一定压力,给亚太总体形势造成负面影响,但不应夸大其作用和对中国的挑战。〔36〕2022年以来,俄乌冲突爆发,美国和北约深陷其中,也印证了中国战略家的判断。然而,西方政界和舆论界炒作中国将配合俄罗斯,对台湾地区采取类似行动。西方观察家既对中国军力增强感到担心,又声称中国的“区域拒止”战略幷不可靠,中国海空军和火箭军的新式武器还有弱点,部队缺乏实战经验。〔37〕西方要联结俄乌冲突和台海问题,对中国施压,干扰统一大业用心明显。

  由上可见,大国都在实施各自地缘政治战略,世界秩序处于深刻转型过程中。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效果有限,俄乌冲突使美国难以欧亚兼顾。中国如何进一步发展“东稳西进”战略中的“东稳”部分,推动东亚国际体系和平改造,冲淡美国的亚太安全同盟体系,幷使其最终转型,可成为战略谋划新方向。对此进行研究、谋划和运作,以下几点需注意:

  首先,中国加强对冲绳民众反美军基地运动的研究,有合理历史依据:500余年的中琉亲密关系;琉球被日本夺占,晚清政府曾试图对日交涉,促使琉球王国复国;冲绳在二战中成为日军前沿阵地,当地民众死伤枕藉,琉球人民族历史极为悲惨;战后,日本以牺牲琉球为代价,换取美军基地从日本本土逐渐集中于琉球,美日安保体制长期剥夺当地民众保护土地、获得合理赔偿权利;日本只从琉球对其本土安全价值对其加以利用、剥夺,从未和琉球建立命运共同体等。琉球文明的独特性,其战后命运的特殊性,特别是其同钓鱼岛主权争端的历史联系,使其成为美日、中日关系中的特殊问题。

  其次,加强这一研究有现实意义:历史上,全球地缘政治变动深刻影响了琉球命运。如今,世界又处于大国竞争时期,国际秩序在调整。冲绳民众的反军事基地运动,短期内可以成为中国反制美日压力的“平衡器”;长期则可和中国推出的亚太安全构想幷行,以此冲淡美国亚太安全同盟体系,促使在鸠山内阁时期寻求建立“东亚共同体”的势力在日本内部重新得到伸张机会。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