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以消费结构升级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20-12-25 08:52:26


  中评社北京12月25日电/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点是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随着中国进入消费新时代,未来几年,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关键在于抓住居民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协同推进相关政策调整与体制变革。由此,中国巨大内需潜力释放不仅将有利于短期经济增长,而且将成为夯实中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

  光明日报发表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文章表示,中国消费结构呈现升级态势。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当前,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呈现较快增长态势。2015至2019年,人均消费水平从18929元提升到27563元;不考虑价格因素,人均消费水平年均增长9.8%。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923元,同比名义下降了3.5个百分点,预计居民消费水平的回升还需要一段时间。但从消费结构看,疫情冲击下,服务型消费等新型消费反而呈现加快增长态势。比如,2020年前11个月,全国网上零售额105374亿元,同比增长11.5%。在传统接触式线下消费受到较大冲击的同时,新型消费逆势增长对于推动疫情期间的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章认为,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关键是适应消费升级的趋势。要使强大国内市场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关键是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是适应消费结构升级、释放消费潜力的重大改革部署。应当说,当前中国消费潜力的释放还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从需求侧看,要进一步营造和优化“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消费环境,以收入为核心的政策调整与制度变革相比以往更为迫切。

  文章指出,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需要妥善处理好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关系,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需求侧管理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重点是通过财政货币政策调控需求,熨平经济周期波动,这是一个短期相机抉择的政策工具。需求侧改革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重点是通过收入分配改革、公共服务体制建设等体制机制改革与完善,打破抑制消费潜力释放的政策与制度障碍,这是深层次、结构性的改革。

  “十四五”时期,加快释放服务型消费需求,需要在需求侧领域多措并举。比如,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以激发中小企业活力为重点加快形成扩大就业的体制机制;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力争未来15年国民收入实现倍增、中等收入群体实现倍增,等等。

  文章认为,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着力扩大服务型消费供给。当前,中国居民消费需求尤其是服务型消费需求向高品质升级,但主要产品供给体系仍处于中低端。解决服务型消费“有需求、缺供给”的矛盾,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更大的市场开放、加快优化营商环境,改善消费供给。

  推动服务业市场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要按照“非禁即准”的要求,凡是法律、行政法规未明令禁止进入的服务业领域,应全部向社会资本开放,不再对社会资本设置歧视性障碍,大幅减少前置审批和资质认定项目,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发展服务业,并在打破服务业的市场垄断方面实现实质性破题。在这方面,中小企业和社会资本有着比较大的需求。加快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进程,推进以服务业开放为重点的高水平开放进程。在加快服务业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大幅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性条目,尽快实现教育、医疗、养老、旅游等服务业全面开放,取消外资股比及经营范围限制,并且在规则、管理、标准等方面加快与国际对接。优化投资结构,加大服务领域的投资,适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推动投资结构转型。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更加注重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

  14亿人口的消费结构升级,不仅将对中国经济增长形成重要支撑,而且有利于全球经济复苏与增长。“十四五”时期,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加快形成释放中国巨大内需潜力的政策与制度环境。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