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携手维护全球粮食安全
http://www.CRNTT.com   2020-04-11 08:51:10


中国是全球第一产粮大国、第一粮食消费大国,确保粮食安全,是中国对世界粮食安全的最大贡献,将对世界粮食安全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
  中评社北京4月11日电/近期国际粮价上涨是由多种因素叠加造成的,是否会引发全球粮食危机,须冷静客观分析和研判。

  经济日报发表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方言文章表示,中国是全球第一产粮大国、第一粮食消费大国,确保粮食安全,是中国对世界粮食安全的最大贡献,将对世界粮食安全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

  2019年年底以来,全球接连暴发了非洲沙漠蝗灾、澳大利亚森林大火和新冠肺炎疫情,其中新冠肺炎疫情和非洲沙漠蝗灾增加了全球农产品供给的不确定性,由此引起粮食市场波动。特别是近日部分农产品出口国开始限制粮食出口,全球对粮食安全的焦虑情绪进一步显现,引发海内外高度关注。

  粮食供求形势和价格走势异常复杂

  文章介绍,去年,埃塞俄比亚、埃及、巴基斯坦等国和中东地区相继暴发罕见的蝗灾,给当地粮食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引起粮食短缺和面粉面包价格上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出全球预警,相关国家宣布进入应对紧急状态。巴基斯坦小麦受灾面积达103.5万公顷,占其播种面积的11%。有专家预测,若蝗灾持续下去,2020年全球的粮食产量将锐减三成。去年9月,澳大利亚东部和南部发生罕见的森林大火,大火持续了4个月,过火面积达1200万公顷,影响农牧业生产。

  2020年以来,全球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多国出现民众囤积食品的现象。一些国家开始禁止农产品出口以求自保。哈萨克斯坦已停止小麦、胡萝卜、糖和马铃薯等农产品出口;塞尔维亚停止葵花籽油等货品出口;越南自3月24日起暂停大米出口。为防止疫情扩散,多国采取了封关、禁航、货物禁运等措施,引发了部分农产品期货价格攀升,粮食供求形势和价格走势异常复杂。

  全球粮食供应总体供需平衡

  文章分析,粮价是百价之基,突发事件极易引发粮价波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几次粮价波动都不是孤立事件,除了因气候因素造成的减产外,均与石油、生物能源等诸多因素相关,粮食的金融衍生品属性也越来越明显。

  2008年的全球粮食危机,就是缘于2007年美国、澳大利亚因旱减产。当年全球粮食库存降至25年来最低点,加上石油价格暴涨和生物能源用粮增加,导致国际粮价逐月攀升,到2008年3月下旬,国际小麦、玉米价格大涨,3月底,泰国宣布禁止大米出口,国际市场大米价格随即飙升至1000美元/吨。而后因粮食产量增加与金融危机两大因素相互叠加影响,能源价格大幅回落,国际投机资本撤离农产品期货市场,全球粮价才得以快速回落。

  近期国际粮价上涨也是由多种因素叠加造成的。一是疫情防控措施造成供应链断裂,农产品流通不畅。二是部分国家的出口禁令,引起恐慌情绪,逼高粮价。三是不排除有投资者借疫情炒作,拉高期货价格,弥补前期股市损失的可能。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次粮食价格上涨是否会引发全球粮食危机,须冷静客观分析和研判。

  从全球粮食供求形势看,2019/2020年度全球谷物产量达到27.1亿吨,贸易量4.2亿吨,库存量8.6亿吨,分别比2007年增加了27%、54%和97%;谷物库存消费比达到30%,比2007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小麦、稻谷的库存消费比均达到了35%,均比2007年提高了约13个百分点。从总量上看,全球粮食安全紧张状况已得到极大缓解。这其中包括中国粮食大幅度增产、库存增加,以及大规模脱贫对全球粮食安全作出的贡献。

  因人口、农业资源分布不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粮食人均占有量相差几倍。北美、欧洲和中亚地区耕地占全球35%,人口只占全球14.5%;南亚的耕地占全球15%,人口占22%。美国、加拿大粮食人均占有量约1400公斤,欧洲600多公斤,亚洲约300公斤,非洲仅160多公斤,加上收入的不均衡以及贫困程度的加剧,全球近8亿人处于饥饿和营养不良状态,需要得到粮食援助。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家庭收入下降、种植者对市场前景的观望缩减种植面积以及粮食流通渠道不畅带来的粮价飙升,有可能影响局部地区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