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杜宇:蔡政府新南向政策成效不彰应检讨修正
http://www.CRNTT.com   2019-01-13 00:13:09


  中评社香港1月13日(作者 杜宇)新年新气象,拼经济已经是全民共识。而蔡政府一上任即力推的新南向政策,本希望能分散风险,降低对中国大陆的依存度。然而两年多过去,前年台湾对新南向18国的出口值为674亿美元,占台湾贸易总额的19.2%,成长幅度仍不及于对中国大陆的出口;去年前8月台湾对新南向国家出口453.3亿美元,新南向国家来台投资金额仅2.38亿美元;在农产品出口方面,2017年台湾农产品出口到新南向18个国家(东协10国、南亚6国,加上纽、澳)总额为12.9亿美元(占总出口值的25%),台湾对新南向国家贸易成长不如预期,有重新检讨修正之必要。

  蔡政府既然将新南向视为是内需市场的延伸,应该先了解这些国家消费者的偏好与需求,才能决定要投资或行销的产品种类和项目。而商人对商机的嗅觉敏感度,远高于坐在冷气房的政府官员,因此政府官员在拟定细部执行方案前,理应先倾听企业的声音,看看他们需要政府帮他们做什么(如关税减让谈判、检验检疫相关法规整合、公正的纠纷仲裁机制、投资保障协定、即时资讯提供等等),而不是政府要他们做什么,应该由政府与企业厂商一起选定目标市场;然后由厂商自由发挥所长,不要相互扯后腿或恶性削价竞争,政府则适时给予协助,帮他们创造更有利的环境与条件;台商彼此间或与当地企业、民众也应该建立伙伴关系,而不是紧张的竞争关系,携手达到双赢的目标。 

  同样的前往当地投资不只自己赚钱,也要有助于当地就业及居民经济生活改善,而不是将废弃物、污染留给当地居民承受(如台塑越南河静钢厂排放毒废水造成大量鱼群暴毙)。由于东南亚为亚洲重要的农渔业生产及外销地区,考量到当地原有种植农户生计,台商投资项目应尽量避开从事第一线生产,以免与当地农渔民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形成竞争,容易爆发冲突甚至抗争。在台湾与这些国家没有正式邦交或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情况下,对台商相当不利,不妨将经营重心放在加工制造与行销,提高附加价值获利也较从事第一线种植来得高,对于加工原料之掌控则可以采取与当地农户契作模式提供优质种种、生产管理技术、药物正确使用等指导,来确保原料数量与品质稳定,也可以降低台商的投资风险。

  特别是中国大陆早深耕东南亚地区,与该地区的政治、经济结合紧密,例如2017年中国大陆与东协的贸易额达到5148亿美元,中国大陆已是东协第一贸易伙伴,第三大外国直接投资来源;中国大陆农产品进口国集中于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及越南(与台湾多所重迭),并建立从人文到教育、海洋发展等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台湾政府究竟该以何种姿态挥军南向,敲锣打鼓或鸭子划水?先贸易后投资或先投资后贸易?硬碰硬或趋吉避凶?…关系到新南向政策的成败,蔡政府显然没有谋定而后动,致成效不彰,应该改变错误思维与作法,否则难保不会重蹈李登辉主政时期,推动南向政策失败的覆辙! 

  (作者杜宇,台湾农渔经学者)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