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9月6日电/网评:中非合作论坛何以成为国际对非合作的“样板”?
来源:中国网 作者:卓振伟
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项制度创新,新时代以来成为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机制保障。中非合作论坛自2000年创立以来,始终坚持正确义利观,使中非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论坛已成为中非合作的响亮品牌,也成为引领国际对非合作的一面旗帜。
在全球范围内,中非合作论坛激发了“鲇鱼效应”,促使国际对非合作出现制度同构,为非洲争取国际支持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以中非合作论坛为分水岭,在此之前,这类机制性合作平台多存在于美西方国家对非洲的交往;在此之后,印度、俄罗斯、沙特、土耳其等新兴国家也纷纷效仿中国,而美西方国家也开始重新重视和优化这种合作模式。目前,七国集团、金砖国家等10多个世界主要国家和组织建立了“非洲+1”峰会外交机制,纷纷发布对非合作文件,推进对非整体外交。塞内加尔学者阿达玛•盖耶认为,正是中国在非洲的出现,使昔日受人蔑视的非洲成为众人追求的“漂亮姑娘”。
毋庸置疑,中非合作论坛深刻影响着中非关系史、非洲国际关系史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与众多对非合作机制相比,中非合作论坛具有许多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
传承并夯实世代友好的情感传统
中非合作论坛虽是新世纪的产物,其所依托的中非友好传统却源远流长。自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和非洲老一辈政治家交往起,双方就注重照顾对方的民族自尊心,对各自生存与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同理心、同情心。习近平主席曾深情地说:“我这个年纪的中国人,从小就是在中非友好的热烈气氛中长大的。”从争取民族解放到携手逐梦现代化,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形成了中非友好合作精神。正是基于这份信任,非洲外交官在世纪之交点燃了创建中非合作机制的星星之火。根据中国前外交部长唐家璇在《劲雨煦风》中的回忆,马达加斯加前外交部长利拉•拉齐凡德里亚马纳纳曾亲自向他提议,既然中非关系这么好,合作这么多,为何不考虑建立一个论坛。而后,中国领导人积极回应并付诸实践。这与非洲国家被动接受前殖民宗主国“召唤”、参加集体对话机制有着天壤之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