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理性看待“调休式放假”引争议
http://www.CRNTT.com   2021-04-27 10:16:24


  中评社北京4月27日电/据工人日报报道,  日前,今年“五一”劳动节放假安排公布,“五一调休”冲上了微博热搜。有网友表示,除了两天周末和两天调休,其实只放了一天假,且约等于毁了两个周末。还有网友表示,28岁以下青年过“五四”青年节本就应该有半天假,这么算的话“五一”只放了半天假。(见4月25日《潇湘晨报》)

  几乎每次“调休式”放假,大家都有不同看法。其实,调休是在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相对合理的选择,不同人对统一的调休持不同看法,实属正常。

  一来,调休是照顾长途探亲、旅游人群对长假的需求。多方预测显示,今年“五一”旅游人数有望超过2亿人次,火车票、机票、景区门票的预订异常火爆。这当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今年春节多数人响应号召选择了就地过年,而清明假期不足以分流旅游和探亲需求,于是出行刚需累积到了“五一”。二来,长假有利于恢复旅游经济,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虽然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8.3%,但旅游业受疫情影响还没有完全恢复。消费对旅游乃至经济的贡献,还有进一步释放的空间。

  此外,调休也符合制度规定。根据2014年修订后实施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劳动节(5月1日)放假1天。考虑到“五一”假期与春节长假、国庆长假均间隔较长,在“五一”安排长假也有其合理性。

  有网友对调休表示不满,或许是因为没有长途探亲、旅游方面的需求,也可能是认为调休容易导致连续上班时长过长、身心疲惫——有的企业本就实行周末单休,如此调休很可能意味着“半个月缓不过劲儿”。

  在一个利益诉求不同、价值观念多元的社会,要让人们欣然接受同一种放假安排,或许并不现实。不论是放假安排,还是其他公共决策事项,都存在众口难调的情况,只能寻求最大公约数、让尽可能多的人群满意。这既需要决策前调查民情民意,也要在决策后做好解释说明等工作。当然,如果能以更有力的措施去保障人们的休假权,让人们对何时出行、休假有更多选择空间,无疑是落实休假制度、保障休假权益的更佳途径。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