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4月6日电/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虽然旅游、餐饮、线下娱乐等行业受到一定冲击,但生鲜配送、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在线医疗、网络游戏等新型“宅经济”却乘势而上,蓬勃兴起,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抹亮色。当下,“宅经济”虽然满足了人们的一些新需求,但也出现了一些发展中的难点和痛点。
东方网发表时评人王军荣文章称,疫情的发生,导致“宅经济”井喷,这是很自然的市场现象,大浪淘沙,一些适应时代的行业会借着疫情之风迅猛发展。不过,伴随而来的是往往是“泥沙俱下”。“宅经济”井喷,消费者权益如何保护?
“宅经济”已经是如火如荼、红红火火。百度数据显示,1月18日以来,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娱乐与生鲜电商四大行业整体热度环比增长超100%,近30天远程办公需求环比上涨663%。“宅经济”带给消费者诸多的便利,让他们享受到抗击疫情之中别样的风味,从而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当然,不是所有的“宅经济”都是欣心悦目的,不是所有从事“宅经济”的商家都是诚信的。不少受访的消费者反映,有些线上课程的文字视频介绍、试听部分与付款购买后的学习内容不太相符,或者质量很差。除了线上教育存在种种问题,还有网络游戏也存在货不对板不易直接卸载等问题,App 涉嫌过度收集信息。“宅经济”背后也是波涛汹涌,暗潮涌动。
文章分析,“宅经济”井喷背后哪些短板待补?其一,对“宅经济”的管理是个短板。“宅经济”要想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但目前对“宅经济”的管理缺乏有效的方式,也缺乏有相关的行业标准,甚至缺失管理部门。似乎谁都可以管,但实际上可以谁也不想去管;其二,对“宅经济”的监督是个短板。比如治理App过度收集用户信息,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没有规定相应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以及有关监管部门不作为的责任,如此,如何能够实现有效监督?其三,消费者的维权是个短板。一旦发现问题,很难找到投诉渠道,面临着维权难。毫无疑问,“宅经济”需要“云维权”,需要职能部门的“云思维”对接。
受疫情影响,许多人只能“宅”在家中,“宅”也是商机,由此衍生出来的“宅经济”所蕴藏着的生命力是可贵的,也是值得重视和发展的。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万众瞩目一片刷屏中,4月1日晚8点,罗永浩正式成为罗“主播”,开始了带货生涯。对于自己的直播,罗永浩自信地表示:“如果你从来没在直播电商买过东西,那是因为你没看过我们做的。”结果,也的确如他所料。抖音官方数据显示,老罗的整场直播持续3小时,支付交易总额超1.1亿元,累计观看人数超4800万人次,创下了抖音平台目前已知的最高带货纪录。
文章指出, “宅经济”如果得不到很好的监督和管理,不诚信的事就会不断爆发。我们都不希望“宅经济”昙花一现,随着疫情的消失而消失,也不希望“宅经济”之下的消费者权益也像风浪中的小船一样,没有任何保障。要想“宅经济”得到发展。就要补齐短板。从管理、监管上下功夫,同时,要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不让消费者的权益受损。既要有行业把关,行业规范,也要有完善的信用考核机制,让维权之路变得畅通无阻,从而倒逼“宅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