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香港楼市前景阴霾密布
http://www.CRNTT.com   2019-07-18 10:39:50


本港近来抗争持续,不仅令社会撕裂,也损及经济。
  中评社香港7月18日/根据政府统计处数据,本港首季经济按年增长0.6%,差不多是近十年以来表现最不理想的季度增长。今年第二季中环甲级写字楼租金按季则微跌0.1%,是自2013年第四季起首次录得季度跌幅,湾仔、铜锣湾租金则按季下跌0.4%。
 
  据香港大学香港经济及商业策略研究所推算,香港第二季GDP按年增长为1.3%,第三季GDP按年增长将回升至1.6%。同时,港大将全年经济预测下调0.5个百分点,至1.8%,低于政府预测的2%至3%的增长。
 
  周边不利因素依然持续
 
  政府认为,出口受环球经济表现较为疲弱及各种周边不利因素所影响,内部需求亦欠缺动力,反映在周边环境充满挑战下,本地经济气氛审慎。现时,经济的短期前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假若中美贸易摩擦未能在短期内纾缓,环球经济将会受到拖累,香港经济难免会面对较大的下行压力,政府会继续密切留意周边和本地形势在未来数月的发展。
 
  中美领袖虽然于G20峰会期间同意恢复谈判,但基于中美双方立场都较强硬,估计很快达成协议的可能性不大,谈判有较大的可能要等到第四季才会出现突破,而且不能排除谈判中双方立场再次出现反覆的可能,中美贸易摩擦短期不易出现明显改善。
 
  暴力抗争带来不稳
 
  作为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体,未来香港周边的经济环境仍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影响香港经济前景。但更大的问题是香港内部开始出现社会动荡,而且这种动荡可能持续,直接影响香港的营商环境,以及旅游零售等香港支柱行业。
 
  以反《逃犯条例》修例为由发动的抗争运动,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对立,可能对香港的经济和楼市前景都带来深远影响。
 
  不论这个大型、持续抗争运动的成因何在、理据何在,对香港社会来讲,发展到现在,已经产生了下面几个严重后果:
 
  一、政府威信受到严重打击。反对派与政府关系基本破裂,要求特首下台;现在修例基本失败,特首承认“修例寿终正寝”,令全力支持政府修例的建制派在政治上受到很大打击,对政府也有很多怨言。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政府将很难推出较大型、容易引起争议的政策,解决比较重大的社会问题。
 
  二、社会开始明显分裂。支持修例与反对修例者难以互相包容,彼此对立情绪严重,而反修例者因游行示威的抗争和冲击,与维护秩序的警察也有严重冲突,肢体冲突不时可见,甚至在部分冲突中有人流血,社会气氛十分紧绷和躁动,令到社会失去安宁,开始逐步影响营商环境。
 
  三、与内地网民乃至一般民众的情绪对立较为严重。近期针对内地客的光复上水等行动,只会进一步加剧香港和内地的对立,也对加强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有负面影响。
 
  抗争无法平息,社会就将继续对立,且对立情况越来越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社会不安宁,营商环境恶化,可能会对资金流入、企业开展业务活动造成负面影响。企业减少经营活动,经济就会受损。另一方面,社会不安宁,与内地的对立情绪严重,可能会影响内地旅客来港旅游的意欲,以2019年1至5月的数字为例,内地游客占香港总游客数接近80%,如果未来内地游客数量明显下降,将对香港的旅游、零售业造成灾难性影响。
 
  香港下半年经济恐难乐观
 
  香港传统的四大支柱行业中,贸易、转口及其相关服务业都和贸易前景直接相关,而中美贸易战不论今年内能否有突破性进展,其长期的展望恐怕都不乐观,美国遏制中国的立场不会轻易改变,中美经济逐步走向一定程度脱可能是未来中美经贸联系的主要方向,因此,对欧美市场较为熟悉的香港,除非能够迅速开发“一带一路”的市场,否则其贸易、转口及其相关服务业的长期增长前景不容乐观。旅游、零售主要依赖内地游客,如前所述,社会不安宁,与内地对立的环境氛围,可能减低部分内地游客的赴港意愿,而且随越来越多内地游客可以更方便去世界各地旅游,也会对来港旅游产生替代作用,不利香港旅游零售业发展。
 
  香港有两大支柱行业前景不明朗,香港下半年的经济恐难乐观。我们之前一直认为,香港楼市升升不休有两大支柱,一是长期以来房屋一直供不应求;二是全球低息环境带来的资金泛滥,但这两大支柱之所以能发挥作用,有赖于一个包容、平和的社会和稳定的经济,如果社会不安宁,失业率明显上升,则投资楼市的资金可能会去寻找更安全的地方,未必一定要进入香港楼市;而刚需者如果保不住工作、供不起楼,就算有客观需要也无法转化为有效需求,所以,社会不安定加经济不景气,可能会影响楼市的需求,楼市的前景也较前不明朗。
 
  虽然中美贸易谈判可能在第四季度有较大进展,内地经济也维持弱稳定状态,美联储减息支持经济将稳定美国股市,这些周边环境大致尚算正面,但香港社会不稳定,却可能对本已面临一定压力的本地经济增添新的不明朗因素,使香港经济和楼市的前景更不明朗。(华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 杨玉川)

  来源:香港商报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