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3月13日电/据人民网报道,近日,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2021年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在京举行。这是自2016年起,该系列圆桌论坛连续举办的第六届。
在主题为“探路十四五 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建设”专场圆桌论坛上,专家学者以及基层一线从业者以“线上线下”的方式齐聚一堂,就如何提高县域医疗能力,满足县域居民医疗服务需求相关话题进行探讨,为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建言献策。
补短板强弱项 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
“目前部分县级医院硬件设备先进,医院环境良好,但由于业务能力不够,人才不足等原因,设备无法投入使用,不能很好地用于救治患者。同时,一些偏远地区医院仍旧处于没有设备、也没有人才的状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县域医院院长联盟联合主席李兆申认为,要加强基层医院学科结构建设、诊疗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提升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从学科结构、诊疗能力、人才培养三方面提升县医院发展水平。并且要根据县级医院的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表示,多项政策明确强调要补足县级医院存在的短板,各县级医院需尽快补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综合施策,着力解决。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当地政府要加大对县级医院的投入。此外,他提到,县级医院自身要积极推进改革创新,通过改革解决长期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问题,从思想模式、薪酬分配、管理模式方面入手,结合当前形势,进一步改革创新。
县域医疗发展要因地制宜
“基层医疗补短板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及医疗需求,评估投入是否能有效转化,以及能否维持相关学科、科室的正常运转。”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县域医院院长联盟联合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认为,县域医疗机构是百姓家门口的健康守门人。要把老百姓的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筛选出来并进行管理。对于县域医疗机构的建设目标及要求,不应该一味追求“高大上”,应结合医院自身实际情况及患者医疗需求做到“有限地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