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7月30日电/7月28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第五届理事会年会视频会议开幕,探讨“如何构建更加包容、更具韧性的明天”。
开业四年多来,采用全英文官网的亚投行规模不断壮大,业务持续拓展,已然跃升为主流国际多边开发银行,不断为世界兑现多边主义红利。
亚投行成功的秘诀无他,无非是把设立的初心——精简、廉洁、绿色,逐一变为现实。其外在表现为高度国际化的治理结构、多边透明的决策方式、合理的员工规模以及专业而审慎的融资审查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亚投行宣布设立新冠肺炎危机恢复基金,支持成员应对疫情带来的多重压力,为国际社会提供了难得的救急融资。
如果说上述特事特办的救急之策,体现了亚投行的灵活性和高效率。那么在更大背景下,亚投行的价值还在于它应运而生,顺势而为,有效填补了市场空白。
数十年来,国际开发性金融领域客观上存在供给不足、供需匹配难度大等结构性难题。始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现有开发金融机构,因其在资源规模、权力架构和模式创新上相对滞后,已不能满足全球基建投融资需求。
根据相关测算,2015年至2030年,亚洲新的基础设施需求将达到38万亿美元,平均每年资金缺口在1.4万亿美元,众多关乎国计民生、财务上可持续、符合环境友好和民意需求的基建项目乏人问津,融资无门。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低迷背景下,西方主要经济体银根宽松、流动性泛滥,却遭遇优质项目匮乏的窘境。海量资金在金融市场或空转套利,或沉睡在低收益乃至负收益的安全资产中,导致金融效率急转直下。
彭博巴克莱指数显示,截至7月22日,全球负收益率债券规模为15.04万亿美元,创下9个月来最高水平。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上述“好项目缺钱”与“大资金空转”的矛盾进一步凸显。而这种状况恰为亚投行提供了巨大空间,使得这家发展中国家主导、治理架构多元、没有历史包袱、善用公私合力,且深谙发展中国家之需的新型开发机构获得巨大施展空间。
迄今,亚投行累计批准87个投资项目,总额达到196亿美元,大大提高了全球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断向世界兑现发展红利。
对投资者而言,亚投行通常扮演的领投和撮合角色,为其提供了筛选项目、识别风险、做大蛋糕的资产扩张红利;对于融资方而言,亚投行提供了分好蛋糕的资源配置红利。
正是上述真金白银的回馈,驱动近五年来亚投行持续扩员,从最初的57个创始成员增至来自六大洲的逾百个成员,成为规模仅次于世行的全球第二大多边开发机构。
亚投行与现有开发领域的治理安排互不矛盾,而是优势互补、彼此补台。亚投行的人员构成、组织架构和运营规范,充分吸纳现有开发机构有益经验,坚持走国际化、规范化、高标准的发展路径。
目前,亚投行与世行、亚开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其他多边机构维持着合作关系,不乏联合融资项目,为开发金融领域引入了创新活水,创造了同业竞合、互鉴共赢的红利。
以更广视域观之,亚投行的诞生与壮大,是全球经济治理层面的重大创新与突破,为促进全球开发机构去政治化、专注开拓本业和支持包容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在优化全球经济治理层面释放了制度创新红利。
作为新型多边开发银行,亚投行天然具备合作共赢、沟通南北、包容发展的新时代气质,秉持促进互联互通、推动绿色发展、支持技术进步的大道,展露出对未来全球经济治理迭代更新的巨大推力。
正如中国领导人所言,亚投行应该成为促进成员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傅云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