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2月27日电/随着商品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正规销售渠道之外,一直活跃着一个依靠人力携带商品入境、通过网络进行分销的群体——代购。长期以来,活跃在社交软件上的代购群体并未纳入市场监管范围,在消费者权益保障、税收管理等方面存在隐患。《电商法》施行近两个月来,给消费者和代购群体带来哪些新变化?
新政施行影响大
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微商工作组发布的报告,2017年中国微商行业市场规模达到6835.8亿元,从业人数达到2018.8万人。长期以来,从业人员如此庞大的群体并未纳入市场监管范畴,大多数代购在入关时未申报关税,在交易后其所得也未申报个人所得税,在市场公平竞争与国家税收规范化等方面处于法外之地。
2018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关于做好电子商务经营者登记工作的意见》指出,包括微商在内的网商应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今年1月1日落地施行的首部《电商法》对相关问题做出了明确界定,要求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从事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经营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并纳税。自此,海外代购作为电子商务经营者,需按规定登记、纳税。
《电商法》于2018年8月31日公布后,对代购和微商产生了一定影响。有代购表示,随着利润空间压缩,今后从事这一行业的前景并不乐观,同时一些境外商场也出现利润下滑的趋势。莎莎国际公布,截至2018年12月底,现财政年度第三季销售营业额同比下跌2.2%,其中港澳地区零售及批发业务营业额同比下跌2.8%,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代购群体行为更加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