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评:政策组强势登场 民间智库何去何从?
http://www.CRNTT.com   2023-01-04 15:30:53


  中评社北京1月4日电/网评:政策组强势登场 民间智库何去何从?

  来源:大公报 作者:杨志刚(香港浸会大学前协理副校长、香港中文大学前专业应用教授、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兼任研究员)

  上一届特区政府取消了中央政策组,为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提供了广阔空间;加上发生修例风波,让全港感到政策研究的重要性,这亦为民间智库创造了机遇;再加上国家对培养高端智库的重视,在这三大因素叠加之下,过去几年迎来了本港民间智库的春天,他们以创新的思维开拓了丰盛的思想产品,获得空前重视、赢得深度影响,其亮丽成绩亦促使相关的政策局乐于提供合作、深化互动。

  迈向国际 促进思想交流

  随着特首政策组正式成立,组长黄元山博士以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工作打响名堂,他在新岗位必须,亦定必交出亮丽成绩。行政长官李家超和各司局长锐意励精图治,在发掘新的政策亮点时,所有政府机关自然会和特首政策组全面携手。特首政策组亦定必广纳民间贤能为顾问,民间贤能亦会以获委为政策组顾问为荣。政策组强势登场后,民间智库对任何政策亮点的新洞察,都可能被误视为特首政策组连同相关政策局的失察,虽然不至于产生矛盾,但民间智库的运作空间,难免缩窄。在此新形势下,香港民间智库何去何从?

  答案是:迈向国际。香港是全国最高度国际化的城市,是国际大都会,身上挂着一连串“国际XX中心”的招牌。我们多项专业和行业均享有一定国际地位,却极少有与我们国际地位相匹配的智库。我们的智库谈不上有国际话语权,在国际思想市场长期缺席。连本港顶尖的智库,虽然在某项国际排名中名列前茅,却谈不上有国际声音,原因之一是他们的政策研究工作聚焦本地。此非本港智库之错,而是在本港公共政策贫乏的从前、在本港迎来智库春天之前的长冬,本港智库能站稳求存贡献本港,已不容易,难有物质条件和智力资源放眼国际。

  今天情况截然不同。本港智库有条件迈向国际,能在国际思想市场争一席位以促进交流,在国际舆情空间发挥影响以推广互动,这正是利用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而贡献国家,就是造福香港。

  不久前,我国外交部公布制裁一名叫“余茂春”的美籍反中华人。他现职为美国五大保守派智库“哈德逊研究所”的“中国中心主任”,他之前是特朗普总统时期国务卿蓬佩奥的中国政策顾问。他的“政绩”包括鼓吹“新冠病毒是从中国实验室泄漏”、“台湾从来不是中国一部分|,以及“中国的野心是全球性的”。美国五大保守智库之一有如此偏激的反华人物不断散播极端扭曲的言论,这对美国舆情有何影响?但更重要的是:美国智库设有“中国中心”绝非个别例子。我浏览了美国20大智库,竟然无一例外,中国都是他们的研究重点之一。

  香港情况居然一样。本港稍具规模的大学都“紧贴国际”,设有不同类型的“中国研究中心”,伸延着港英时期以香港为基地研究中国的做法。回归25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的竞争对手对我们国家全盘研究的时候,我们不去切实研究我们的竞争对手,而是继续以西方眼光研究自己国家。而上届特区政府成立并取代中央政策组的“政策创新与统筹办事处”,在其五年运作期间,资助了一百多份政策研究,绝大部分是批给大学的研究人员。看了这些研究主题,我得出的主观亦可能是偏颇的印象,就是这些研究建议未能成功申请到大学教资会和研资局的研究拨款,便拿到创新办碰碰运气。创新办在特区政府换届而终止运作前批出最后一项54万元资助的政策研究,主题是:“透过建构一个社会行销干预方案中的利益系统以‘轻推’餐厅客人减少餐后厨余”。我庆幸创新办终止了运作。

  面对我们竞争者全面调动他们天量的智力资源全国总动员研究如何击败我们时,本港大学以“殖民地”心态从西方国家角度研究中国,是价值观和取态的问题。而过去政府创新办的“政策研究拨款”,反映的是眼界和视野的问题。而最新强势登场的特首政策组因为其官方身份,某些议题未必能研究,是职责范畴问题。他们的留白与不足,为有心有力的民间智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如想研究自己的国家,仍有大量议题急需研究的。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