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期导读
2006年5月号,总第101期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我们亚洲,树都根连根;我们亚洲,云也手握手。」一曲「亚洲雄风」,唱出了亚洲人民的心声。   亚洲合作的话题,起源于十九世纪末。面对来势汹汹的西方殖民主义者,亚洲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亚洲各国若不能开展合作,坚持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性,坚持各民族文化的特点和独特地位,东方文明就有失落的危险,亚洲也就不可避…
  (更多......)


智囊阔论
 
亚洲区域合作方略 余元洲(武汉)
中印缅孟:建构南亚合作机制 乐后圣(北京)

焦点传真
 
布胡会对中美台关系的影响 陈一新(台湾)

政治观察
■胡锦涛对台战略思想的基本内涵
余克礼(北京)
■两岸主要政党的“不等边三角关系”
李家泉(北京)
时代思潮
■美国化与全球化:从文化角度看美国霸权
王飞(北京)
社论
■中共在国共论坛中释放的对台新思维
锺维平(香港)
政经访谈
■科技创新首重创新文化氛围的引导
王平(香港)
■创新能力培养有规律可寻国家应推广
乔淳(香港)
观察与思考
■印度与中国:合作伙伴还是竞争对手?
谭中(美国)
两岸四地
■从「扁马会」看国、民两党的两岸政策走向
冯瑞杰(台湾)
■民进党执政下的台湾经济与两岸经贸关系
简 练(北京)
熊席麟(广州
台海风云
■当前民进党的挑战与前瞻
陈朝建(台湾)
■两岸经贸论坛的“论”与“行”
张冠华(北京)
■台湾学者点评马英九访美及连战再访大陆
李华球(台湾)
书评
■对台研究也是一门科学
章念驰(上海)
思想者论坛
■上海合作组织与中国西部周边安全
主持人:郭震远(北京)
评论员:石 泽(北京)
    王宝付(北京)
    陈学惠(北京)
    孙壮志(北京)
    许 涛(北京)
    胡 昊(北京)
国际视野
■美国对伊朗动手尚未到最后时刻
刘月琴(北京)
政魁解剖
■加拿大总理哈珀:灵活的新保守主义者
陈昌升(北京)
情景网络
■谨忆启功先生
王辛(北京)
香港论语
■治港思路的检讨
刘乃强(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