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内地与香港防疫政策差异而无法实现常态化通关,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生产要素流动受到长期阻隔。尽快推进两地防疫政策衔接,化“就地抗疫”为“联合抗疫”,是恢复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当务之急。当前,内地与香港在核酸检测、疫苗接种、救治方式以及防疫“双码”等维度存在显着不同,防疫政策的内在张力使得两地接轨“通关”遥遥无期,加剧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离心效应,更阻碍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进程。基于此,两地应当凝聚疫情防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基本共识,以此作为调适防疫政策的价值导向,并在此基础上形塑内地与香港防疫政策衔接的法治进路。
新冠肺炎爆发后,内地与香港实行严格的出入境政策。简单的“封关”措施固然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断新冠病毒的跨境传播,但对香港、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国家大局造成的后遗症亦十分显着。数据显示,香港2020年实质GDP下跌6.1%,乃是香港有详细记录数值以来的“最大年度跌幅”。当前,受第五波疫情影响,香港2022年第一季GDP较上年同期实质下跌4.0%。伴随新冠疫情反复反弹,内地与香港已经实质性暂停“通关”两年多,严重阻碍了大湾区城市间人员、资源、资讯等要素的跨境流动。申言之,粤港、港澳长期不互通,更影响香港同胞的国家认同,加剧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离心效应,并极大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反观澳门特区,尽管在疫情爆发初期也采取了严格的出入境政策,但在自行制定防疫政策过程中取得抗疫成效,在积极对接防疫措施过程中率先与内地实现“通关”。基于此,在统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有必要深度审视内地与香港防疫政策的诸多不同,厘清其背后存在的内在张力,并在推进两地防疫措施衔接中构筑一体化的区域协同防疫框架,期待为香港尽快驱散疫情阴霾、扭转离心效应建言献策,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扫清障碍。……
|